看來張氏真的是有些著急了。

這院子裏可不止有李家人,還有江哲,還有王大牛和程氏。

不走不是他們沒眼色,而是李秋言早就交代過了的,有些話自己不好說,就需要程氏出馬了。

看著有些局促的張氏,李秋言眼睛彎了彎:“大伯娘,我知道的,李木哥娶嫂子是大事兒,是要幫一把,我肯定盡力。隻是咱們這農家,也沒聽說過誰家娶親要一百兩銀子啊。”

張氏不妨李秋言一下將話全倒了出來。

臉僵了僵,下意識的左右看看,可天黑,她也看不到別人的表情。

這邊還有求於人,總不能指責李秋言一頓吧。

雖說有些羞惱,張氏還是厚著臉皮回答了:“李木說的是個鎮上的小閨女兒,要求是有些高。”

頓了頓,又接著道:“你放心,這個錢我必定會還的。”

李秋言沒作聲,黑暗中,隻聽得程氏開口了:“她伯娘,咱們這娶鎮上閨女的也不是沒有,花上一百兩銀子的,可沒見過。這閨女家挺有錢?”

“家裏是有些銀錢,偏偏就看上了咱李木。可家裏人心疼閨女,嫌咱在鎮上沒個宅子,不願意讓孩子跟著來村裏住。雖說我沒個閨女,可想想,做大人的不都是一門心思想讓自家孩子過的好嘛。”

李向東不願意聽這些,張氏其實也是想找個人說說的。

反正程氏也知道了,張氏就順勢說了,將事情美化了美化,也不忘往回找補。

“那倒是,不過這買宅子是大事兒,借這麼多銀錢買宅子,一家人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說不得新媳婦兒來了,也要跟著勒緊褲腰帶還債,那人家知道了能願意?”

程氏這可不是多管閑事兒,張氏為難自己外甥女,這話她不說誰來說?自己不怕張氏記恨。

“人家要是知道為李木娶親借了這麼些銀子,我估計人家得不樂意。”李向南也加入了戰鬥。

“看你說的三弟,誰家娶媳婦兒不欠賬啊。娶回來再慢慢還就是,三弟,你放心,這銀錢我不白借。”

張氏先就回了李向南一句,李向南無話可說,隻能默不作聲了。

“等李木娶了親,一家人一起過日子,還起帳來也快的很。劉家就這一個閨女,光許的陪嫁銀子就不止一個宅子了,哪就至於勒緊褲腰帶了,他們也不會舍得自家閨女受苦的。”

張氏本不想說這些細節,怕別人認為自己貪財,可聽著程氏和李向南的口氣,還是沒忍住自得的透露出來一絲口風。

也是讓李秋言放心,自己還的起。

那媒婆說了,劉嬌的陪嫁可多的很,張氏如意算盤打的啪啪響。

張氏暗自得意,程氏的閨女嫁到鎮上又如何,自己兒子娶的不也是鎮上閨女。

還是有豐厚陪嫁的閨女。

莫名其妙,誰要和她攀比這個了。

“你有打算就行。不過嘛,你給老大買了,老二若是也要咋辦?”程氏又道:“一碗水端不平,可是要鬧矛盾的。”

張氏一愣,沒說話。

“看你說的舅媽,我李木哥和李林哥倆人好的很。不會有你說的這事兒的。”李秋言打圓場。

“咋不會?老大娶親要一百兩,老二娶親沒個一百兩怕是不成吧,又沒分家。”程氏頗有些不以為然道。

程氏說的問題也存在,不過這事兒張氏雖說愣了一愣,也並未全往心裏去:“李林還小呢。”

程氏見這樣說張氏仍不為所動,就換了個說法:“給李木說的這小閨女是哪家的?”

“說是姓劉。”張氏怕別人搶了似得,有點不想多說,就敷衍了一下。

“倒沒聽說鎮上有什麼姓劉的大戶,光銀子劉家就舍得給閨女那麼多,是做什麼生意的人家?”程氏繼續打探。

這種必定不是種地的啊。

“那鎮上大得很,不像咱村裏,對鎮上不熟也是有的。”張氏也想知道,可她也沒去過劉家啊。

“那倒是,你沒去打聽打聽?”程氏還問。

不說這年代,就是現代,相親的也不是媒婆的兩片嘴說什麼都是什麼,也都是會找熟人去訪一訪,互相打聽下家境家風,才會進行下一步的。

張氏一愣,自己被這餡餅砸暈了,還真的沒來得及打聽呢。

程氏雖說說的話自己句句不愛聽,可這句倒是說到了自己心坎裏。

光聽孫媒婆說了,是要去打聽打聽,若是沒有那麼多陪嫁,張氏可是不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