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就在一片忙碌中度過了。

晚間,待到王氏幾人回來,院內已經歸於平靜。

飯菜都在鍋裏放著,就等他們回來一起吃呢。

老王頭可是等了一下午了,要喝李秋言帶來的好酒。

李向南和王大牛王二牛再加一個江哲,陪著老王頭喝了不少。

老王頭高興的就別提了。

酒足飯飽,撤了桌子,眾人就坐在一起嘮嗑。

李秋言正和王聰聰在程氏的指導下對明日的及笄禮進行演習呢。

王聰聰準備了兩身衣服,聽聞大戶人家,及笄禮之時都要換上三次衣服。

一次比一次繁重。

到了農家,流程就簡化不少。

王聰聰隻準備了兩套。

隻換一次衣服就夠了。

流程順得差不多了,李秋言就一屁股坐在了炕上:“真累啊。”

程氏笑話李秋言:“這就嫌累了?到時候你及笄,可比這要隆重的。”

李秋言眼看著和農家人不一樣了,說不得,到時候就要按照正二八經的規矩,連換三次衣服呢。

也不知,到時候的簪子誰給她準備?

程氏想著,就有點若有所思。

李秋言想想就一陣害怕,連忙轉移話題。

從懷中掏出了一個小荷包。

直接遞給了王聰聰:“姐,這個是我送你的及笄禮。”

“哪裏就用你送禮了?”王聰聰一邊嗔李秋言,一邊打開了荷包,一個黃澄澄的絞絲大金鐲,就靜靜躺在荷包裏。

王聰聰幾乎被閃花了眼:“這……”

程氏也湊過來看:“這鐲子怕不是得有一兩?言言,銀的也就罷了,大金鐲你這也太破費了。還是個小孩兒呢,送禮有你娘呢,不用你送禮。”

說著,把鐲子往荷包裏一裝,就塞還給了李秋言。

李秋言無奈:“哪有送禮不收的道理?”

說著,李秋言又把這鐲子的來曆講了講。

“不是你,人家怎麼會知道聰聰這號人?還不是你的麵子?這鐲子你留著戴。”誰知這麼一說,程氏就更不肯收了。

“舅媽,一輩子就這一次及笄禮,就是夫人不提,我也要買的。不過還好我不知這規矩,若是買了簪子來,那就鬧笑話了。到時候我姐戴我的還是姐夫的?”李秋言打趣。

程氏和王聰聰聽了也樂了。

好說歹說,程氏也不好一直推讓,王聰聰終於是收下了。

看王聰聰和程氏的表情,就知道是極為高興的。

有時候禮物並不是在於價值,而是在於心意。

李秋言去到府城,還不忘記提王聰聰。

怎麼能讓人不感動?

李秋言笑著搖搖頭,見兩人高興的樣子,又拿出來那隻鎏金鐲子:“這隻給姥姥,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