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言一開始是給了王大牛二百兩銀子。
盡管是撿著品相好的,送禮用的收。
但品類不論。
王大牛又給銀子爽快。
愣是沒多久就收來了小半個屋子的山貨。
李秋言看著李忠拉回來的第一車山貨數量又多品質又好。
當機立斷,讓李忠又給王大牛帶過去了二百兩的銀子。
當然,為了王大牛結賬方便,也是特意兌成的碎銀。
不過,雖說銀錢送的很及時,這次收的卻也艱難了些。
隻有上次的一半。
銀子也隻花了九十兩不到。
畢竟已經入冬,能收到這些存貨已經是不易啦。
質量也是頗為不錯。
王大牛從小長在山邊,受了多年熏陶,又有著收栗子的基礎。
村裏的人包括外村的人都很信任他。
再加上還有老王頭把關,他收山貨就很有一手。
不止是飛龍,蛤蟆油這些滋補的好東西。
連鬆子,榛子等幹貨也收了不少。
這還是現在入冬了,不好找,隻收了存貨的情況下。
可以預見到,若是季節合適。
會有多少山貨到手了。
先前忙著種地,資金也不夠。
因此李秋言隻有那次想著送禮的時候,由老王頭牽頭收了那麼一次山貨。
而現在,有資金有人脈有人手也有銷路。
李秋言現在已經在心裏計劃長期做這個生意了。
雖說眼下王大牛閑不住,又回了粉條作坊。
但是有這樣的好生意,再讓王大牛天天做粉條,著實是浪費了。
少不得過年回去還要與王大牛再溝通一番。
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言歸正傳,這些收來的山貨,先可著杜夫人是完全可以的。
隻不過,全給杜夫人包圓估摸著有些吃不下。
而且,就現在的關係來說,讓李秋言直接全部轉手大掙杜夫人一筆,她也有些做不到。
不說按照成本價,李秋言想的也就是少加上些。
因此,還是由著杜夫人先挑。
用剩餘的山貨,再賣給別人來賺銀子吧!
雖說李秋言隻花了三百兩銀子不到。
但在她期望中可是要起碼賣到一千兩才行的。
又是運,又是收的。
沒有利潤,誰幹?
杜夫人倒是不清楚李秋言心中這些心思。
隻要山貨足夠,可著她挑。
她就滿足了。
而此刻看著一排的節禮,她又來了興致:“這些都是何物?”
這也是老規矩了。
與那種收了禮不看的夫人們不同。
杜夫人對於李秋言的禮物,總是很有興趣。
也不知是她帶來的東西總是稀罕,還是杜夫人待李秋言著實親近不拿捏。
每每禮物都會讓李秋言解說一番。
而這次,杜夫人確實也沒失望。
盯著李秋言打開的布料,睜大了眼睛:“這個,是給我的?”
李秋言點點頭,心裏也有點忐忑:“夫人會不會嫌棄......”
夫人會不會嫌棄太少了啊。
話還沒說完,杜夫人就捂住了李秋言的嘴巴。
雖說對自己的治下十分有信心。
可這話,咱可不興說啊。
就是嫌棄,也不能說嫌棄。
何況,這是禦賜之物啊。
杜夫人又怎麼會嫌棄?
她家裏雖說有銀錢。
但杜家當官的並不是她這一支。
自然,就沒有得過宮裏的賞。
雖說那布料也未必有自己穿的值錢。
但是這畢竟是禦賜之物。
不靠銀子,單靠杜家,怕是很難得到這個東西。
而李秋言的條件,杜夫人也是知道的。
雖說現在也說不上缺銀子了。
但李秋言向來節儉,得了好東西就想到了自己。
杜夫人心裏能不感動嗎?
她此時眼睛有些發熱:“想不到,沾了你的光。”
哎呀,自從李秋言說過杜昭陽沾杜夫人的光。
杜夫人倒是把這句話常掛嘴邊了。
“有什麼沾光的,夫人若是喜歡穿,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
李秋言嘻嘻笑著。
倒也是,自己是對這些東西沒甚麼追求。
若是有,想在京城弄一些也不是弄不到。
隻是這句話,誰說都好。
偏偏李秋言說,杜夫人有些哭笑不得。
這麼一插科打諢,那些淚意也消失不見了。
杜夫人又想去看山貨,又想拉著李秋言問問原委。
這有什麼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