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日的目標,李秋言早就聽自家大舅母說過了。
這府城的東西呀,又多又好。
剛好可以順帶著,給自家閨女買些,再給閨女未出生的娃買些。
昨天雖然買了不少棉布,用來給孩子做新衣啦,做褥子啦。
今日嘛,再看看有沒有便宜些的棉花啥的也不多不是?
嗯......
跟這穿的東西杠上了是嗎?
怎麼說呢,棉花這東西可蓬鬆的很,那麼大一堆,咱好帶嗎?
再說了,馬上要開春了,棉花這東西,還能用上嗎?
李秋言覺得,府城的東西好像也沒那麼便宜吧?
可見楊氏和趙氏都是一臉讚同,覺得就該這麼過日子的模樣。
李秋言就閉上了嘴巴。
沒發表任何意見。
得啦,隨她們開心吧。
幾個女人坐一輛馬車,倒是也挺方便的。
李秋言派了個小廝為她們趕車,又特意讓香巧隨行,安全方麵也不必擔憂。
大家也沒拒絕。
李秋言來的時候,她們高高興興地坐上馬車就出發了。
當然了,旁人管不了。
但自家外婆和奶奶還是要管的。
李秋言不偏不倚,也怕兩人手頭銀錢不湊手。
一人給了十兩的碎銀子。
兩人都不收,李秋言就佯裝生氣的樣子。
她們也就收了。
尋思著,回頭再還給給孫女/外孫女便是。
可不能再這推讓,耽擱了逛街。
今日,可還有不少行程呢。
李秋言對她們的想法當然是不甚清楚。
見她們收好銀子,就豪放的留下一句若是不夠花,就找香巧。
便也與王氏上了馬車,來了杜府。
十兩銀子對如今的李秋言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
王氏也沒提出什麼意見。
給老人孝敬,說到哪裏也應當。
她又不偏不倚的,更不怕旁人會有什麼意見。
想來,也隻有讚她周全的。
當然了。
李秋言也沒說這麼細致。
隻與杜夫人說了個大概。
饒是如此,聽完這些,杜夫人眼神也很有些複雜:“難為你了,小小年紀,各處都要你操心。”
“過年嘛,大家都高高興興的,就好了。”
李秋言不覺得有什麼。
不安排好,再跑丟了可咋整啊。
杜夫人看李秋言的眼神就更不同了,對著王氏誇讚:“你養了個好閨女,大氣。”
“就是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