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靈驗的便是城外的玉佛寺。”香慧恭敬的與李秋言回稟:“隻是有一點,馬車上不到跟前,免不了要爬些山路。還有就是, 明日人必定多。”
信這個的,逢初一十五,都是要燒香的。
就連李家莊附近的那個娘娘廟,逢年過節,初一十五的,人都擠擠挨挨的。
有名的地方,人肯定更多。
但既然要拜佛,也沒有人挑著不靈驗的拜不是?
自然要挑人多的地方才行。
李秋言與趙氏一說,趙氏就挺高興,不假思索道:“就去這個。”
走走山路啥的,不要緊。
大山裏出來的,還能怕爬山?
至於人多,越多越好。
其餘人也是這麼說。
“定然要去靈驗的呀。”
“香火越旺,神仙越靈。”
“那還得買點香吧?”
“廟裏肯定有。”
“廟裏的,得貴。”
眾人嘰嘰喳喳的,就將此事定下了。
至於去的人選,也沒有什麼爭議。
都去。
那成,都說定了。
李秋言當然也沒什麼意見。
自讓人去安排去拜佛上香的一幹流程不提。
眼下,眾人就在去玉佛寺的路上。
香慧辦事是十分老道的。
想著人多,又有小孩。
怕大家體力不夠,就稟了李秋言,說要特意多帶兩個人跟著隨身伺候。
主要為的就是能幫著主子們換換手。
王二牛和李向北先就都擺手說不用,兩個娃也不重,各人管各人的就是了唄。
一人背著一個就能輕輕鬆鬆的上山了。
再說了,就是真走不了,娃他娘也是能抱的。
這城外的山,又能有多高?
並且,若是帶些壯漢也就罷了,帶的都是嬌滴滴的丫頭,管什麼用?
香慧隻是笑笑,並未解釋什麼。
李秋言想想卻是同意了。
出門在外,多些人手自然是好的。
再說了,晚上一起去看燈,人多雜亂。
也要多跟著幾個人。
馬車剛一出城,李秋言就打開車窗,掀開簾子,打算呼吸幾口城外的新鮮空氣。
誰知,這空氣壓根兒跟新鮮也不大沾邊。
官道上完全不比往常,此時路上有許多馬車前行。
別說換氣了,不被噴一臉土就夠好了。
李秋言嚇了一跳,趕忙將簾子放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