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十七世紀,商族領袖成湯滅夏,建立商王朝,定都於亳。傳至第二十王盤庚,遷都於殷,後世又將商稱為殷或殷商。
商是一個尊神尚鬼的王朝,作為國家領袖的商王率領全體民眾侍奉神明,上至戰爭結果,下至商王牙疼,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先占卜再做決定。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商王這天晚上做了一個噩夢,次日醒來,商王會認為是某位祖先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故意跑進他夢裏作祟。為了聆聽祖先的願望,商王將命令負責占卜的官員“貞人”占卜吉凶,過程大致如下:
首先,拿出一片經過處理的龜甲或獸骨——通常以龜的腹甲居多,牛的肩胛骨次之——用刀鑽鑿少則幾個,多則幾十乃至一二百的孔穴,使孔穴處的甲骨變薄,達到容易被燒裂又未被鑿透的程度。
隨後,一邊用燒紅的圓木在孔中旋轉燙灼,使甲骨開裂,出現“卜”字形裂紋,稱為“兆紋”;一邊向祖先祝禱,陳說商王昨晚做噩夢之事。
接著,解讀兆紋,向商王揭示這次卜問的結果是吉是凶。
最後,用紅色或黑色的墨水在甲骨上書寫卜問的內容與結果,稱為“卜辭”,為了能長久保存,還要用刀根據墨跡刻出文字,與其餘甲骨堆放在一起,作為歸檔。
商朝人就是這樣,事事靠占卜決定,神靈的意誌不可違抗。但值得注意的是,商朝人尊神尚鬼的理念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從整體上呈現減弱的趨勢。
商朝前期的貞人數量約在二十至三十之間,到了商朝後期,貞人數量已經縮減至個位數,並出現了武乙這樣與天神爭強的商王——“帝武乙無道,為偶人,謂之天神。與之博,令人為行。天神不勝,乃僇辱之。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
換句話說,商朝人,或許說商朝的少部分人,已經不再盲目地相信鬼神,而更加肯定人為努力、方針策略、工具革新的價值。
這就是王琅從小接受的曆史觀,論點清晰,論據充分,比當時流傳的其它史觀都更可靠可信。
但現在說這些話已經沒有意義了——
盡管人間社會的情形似乎就是商朝末期的景象,她腳下所在的土地卻並非曆史上的商王朝,而是一個神明妖魔與人類共存的奇異世界。
◇
猛烈的勁風直撲腦後,濃重的腥氣令人作嘔,王琅想也不想,抬手就是一劍。
生死關頭的應激本能壓製住突如其來的黑暗環境引發的不適,王琅轉身下劈的動作果斷狠厲,準確擊中從背後攻擊的偷襲者,同時借助劍身反彈之力拉開距離。
異獸?
王琅強行穩住胸中被蠻力反擊震蕩得一片翻騰的氣血,試圖從周圍獲取更多的信息。
眼前一片黑暗,沒有任何光源,其餘感官的功能倒是更加敏銳,能判斷出攻擊自己的異獸應該是熊羆般的大型獸類,動作靈活,力氣又大,值得慶幸的是沒聽到羽翼扇動的聲音,也沒聽到其餘顯著的聲音,可見這隻走獸在附近環境的食物鏈中地位頗高。
地麵以泥土和岩石為主,附著了一定植被,風中有高大喬木與低矮灌木的搖動聲,隱約能聽到河水潺潺流動的聲音。
暫時知道這些就夠了。
王琅收回注意力,集中到迫在眉睫的威脅上。她的反應比異獸敏捷,應激反應的本能也激發出身體潛藏能量,因此一時沒有在異獸的攻擊下受傷。但她心裏很清楚,這樣的狀態在她身上維持不了多久就會消失,那頭攻擊她的異獸卻仿佛來自洪荒的凶猛獸類,不僅力大無窮,而且速度反倒撲來時還提快了幾分。
王琅躲了幾回,聽見異獸揮空的一爪落在地麵凸起的岩石上,輕而易舉將那塊大石擊成碎塊,四向飛濺。王琅心頭一跳,不敢想象被這異獸正麵擊中一掌會是什麼後果。
無法躲開全部的碎石,她幹脆硬承下石屑的衝擊,趁著異獸舊力剛去,新力未足的時機揮劍進攻異獸的胸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