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五十一、番外一(上)(2 / 2)

“文聖堂?”那人想了想,道,“可就是近年來那名聲鵲起的,說是仁濟堂弟子開的那個?

“正是。”

提到文聖堂,其他人也來了興趣。

“這文聖堂可是了不得。”一人道,“我在京城裏可是看見了,它如今的招牌比當年的仁濟堂還硬。尚善堂,諸位可都知道麼,當年可是把仁濟堂膂倒了的,如今到變成了文聖堂名下。”

“你怎知這許多?”

“我怎不知?我一個舊友,原本是尚善堂分號裏的掌櫃,如今,他那分號,連屋帶人全都是文聖堂的了。”

眾人麵麵相覷,皆是感慨。

“前幾年還有人罵文公培養了一群不肖子孫,把仁濟堂弄倒了。如今看來,竟是其實藏著後手?”

“這事麼,我倒是聽說了一件事。”

“何事?”

“當年仁濟堂倒下,其實跟封家有關係。”他說,“你們想,仁濟堂那般家大業大,除了藥堂,還往西域販貨,還有錢莊。天下的醫館,哪個像仁濟堂那樣?封家眼紅,對仁濟堂打起了主意,仁濟堂自知不能對抗,便索性關門保命。後來封家倒了,仁濟堂也不敢再像從前一般張揚,便索性換了個名頭,隻老老實實做回本行了。”

“若真是如此,仁濟堂那掌門倒也算聰明的。好好的醫家弟子,就該治病救人行善積德,做什麼商隊開什麼錢莊?還是本分的好。”

“就是。”

“說來也是時運。”又有人道,“過去封家勢頭大,為了養肥他家黨羽,搜刮民膏民脂,做買賣的都不敢做大。封家一倒,著實自上而下地敲打了一番。我走南闖南,如今做買賣\/比過去不知安心多少。”

“多虧先帝鐵腕,一鼓作氣地將封家端了。”

“先帝龍潛時就曾平北戎,定河西,登基後排除萬難,濯清朝廷汙穢,將太平盛世交給了今上。隻可惜英年早逝……”

幾人說罷,均是一番嘆息。

樓月神色平靜,看頭看了一眼屋外。雨停了,濃雲散開,漏下些許天光來。

他起身與陶得利打了個招呼,出了城,便往山中去。

走了幾十裏山路之後,就是真正的深山,連馬能走的路也沒有。

樓月在山下的村子裏住了一夜,第二日天不亮,他帶了些吃的,寄了馬,徑直上山去。

這是他熟悉的山路,雖然多年不曾走過,但看到那些道路和山石,仍然頗有些印象。

過了那虛名叫寒潭的池子,他便尋見了那虛隱匿在山林中的院落。

院子比過去寬闊不少,院旁砌了圍墻,叫人不能一眼望穿。

樓月走近院子,隻聽裏頭傳來個女子的聲音:“……阿兄,那個好,那個圓,摘那個!”

繼而又聽人慌慌張張地勸:“主人當心,主人下來吧!還是讓小人來!”

可有人似乎並不在意,隻對門外道:“既然來了,怎的不敲門,聽人墻角作甚?”

樓月心中一凜。

果然老狐貍,耳朵比狗還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