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張儉:誰說劉偃不是明君,我和誰急(1 / 2)

老實說,張儉來涼州勸劉偃登基為帝,是有些不情不願的。

一來,那會使他的一世清名毀於一旦。

二來,也是最關鍵的。一個沉醉於溫柔鄉中,懶得管天下蒼生死活的劉偃,能是個好皇帝嗎?說穿了,現在就是個兩權相害取其輕而已。

不過,話說回來,張儉的這幾分不情不願,從十日後出攏關的那一刻開始,就迅速煙消雲散。

……

……

“駕!駕!駕!”

隨著聲聲吆喝,一輛四翰馬車,正在隴關外麵的水泥路上急速前行。

而剛剛坐在這四翰馬車上的張儉,則已經陷入了陣陣懵逼中。

廢話,之前的十來天,七十八歲的老張儉,一直帶著兩個仆從,騎著毛驢趕路。這一路顛簸,險些要了他的老命。現在,突然坐上了四翰馬車,他能不懵逼嗎?

世上竟有如此速度的馬車?

這馬車還如此平穩,行駛起來毫無顛簸如履平地?

我怎麼之前,完全沒聽說過此事?

張儉直感覺,自己這七十多年,都白活了。

跟那車老板一番攀談後,張儉就更加懵逼了。

原來,這如今平坦、寬闊、堅硬的道路,名曰水泥路,乃是異族奴隸築成!

原來,如今秦王劉偃治下的水泥路已經超過萬裏,四通八達,條條道路通敦煌!

原來,這高大的夏爾馬,輕便舒坦的四翰馬車,都是涼州特產,配上著寬廣平坦的水泥路,能日行二百裏以上,簡直是老者、小孩出行,以及運輸貨物的必備工具!

為什麼是老者、小孩出行,才坐四翰馬車?

很簡單的道理,涼州民風尚武。

成年男子出行,都要騎著健壯的公馬。婦人和少年,會騎幼馬和雌馬。不是老人、孩子卻坐四翰馬車?那是要受鄙視的!

還有這種事兒?

張儉乃是當世頂尖人傑之一,單單從這有限的信息中,就對涼州的繁華有所估計。

而這番估計,險些驚掉了老爺子的下巴!

除了老人、孩子,都會騎馬出行,這說明家家戶戶都有馬啊,而且還不止一匹。

這意味著,涼州得多麼富庶?

事實上,張儉早就聽說過涼州非常富庶了。他出了長安後,發現大片的天地荒蕪,一打聽全是因為苛政猛於虎,百姓們都去投奔涼州了。所以,張儉對涼州的富庶,早就有了心理準備。

但是,再有心理準備,也絕沒想到,涼州的富庶,能達到如此程度!

張儉百分百肯定,即便在大漢最太平的年月,最繁華的所在比如洛賜和長安附近,普通百姓的日子也絕不可能達到如此程度!

事到如今,張儉的那點子不情不願,能不完全消散嗎?

很簡單的道理,涼州在以前,是大漢有名的偏鄙之地。

劉偃治政二十餘年,將涼州治理的如此繁華,冠絕天下。若是劉偃治理整個大漢呢?

會給大漢帶來何等美好的生活?

對了,還有這四通八達的水泥路。那意味著:劉偃能在短時間內,調勤涼州的財力和物力為己用!

再考慮到涼州尚武的民風……劉偃旬月之間,就能聚起幾十萬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