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無廣告!
“有請漢皇,陣前答話!”
出乎劉偃的預料之外,兩軍列開陣勢之後,要求他陣前答話的,既不是羅馬皇帝塞維魯、菩提心宗之主蕭施,也不是幾個蠻王,而是一個禿頭大腦袋、須眉皆白,身材矮胖,相貌古拙的華夏老者。
當即,劉偃在數百騎的護衛下,乘始皇鑾駕出陣,沉聲道:“朕就是大漢天子劉偃,汝是何人?”
“張角的恩師,左慈的師兄,於吉是也!”
“原來是你!”劉偃當然知道於吉的很多事情。
在歷史記載中,於吉是《太平經》作者。孫策平定江東時,於吉在江東以符水為百姓治病,以道法為地方求雨,非常受江東人尊敬。
孫策眼見這妖道在江東的威風還要超過自己,大怒,以妖言惑眾的罪名,將其斬殺。
然而,據說,於吉乃是神仙中人,死的並非其真身。翌日,其屍身就不翼而飛。非但如此,從那天開始,孫策就常見於吉的身影在自己附近出現,恐懼之下,精神恍惚,終被許貢的門客刺殺。
還有人說,許貢門客行刺孫策,其實是掩人耳目的說法。事實上,孫策就就是被於吉所咒殺。
在劉偃出現的歷史上,沒了孫策平定江東之事,但是,於吉在江東之地裝神弄鬼聲望頗高的事是有的。
三年前,在斬殺妖道左慈之後,劉偃曾經命三廠追查過於吉的下落。但是,於吉在左慈行刺前仿佛憑空消失了一般毫無蹤跡可尋,三廠一直毫無所獲。
沒想到,今日,他竟然來到了羅馬!
“不錯,正是貧道。”於吉微微點頭,道:“漢皇,回去吧!安息、貴霜、天竺已經盡入汝手,連希臘都在你的掌控之中。如今,你取得的功業,前無古人,後也未必有來者,縱亞歷山大大帝都要略遜一籌。事到如今,你還有什麼不滿足的?為何,一定要把事做絕呢?”
“把事做絕?這話怎麼說?”劉偃麵色微沉,道:“於吉,你也是炎黃子孫吧?朕今日率華夏大軍,一統寰宇,永息天下兵戈。你身為炎黃子孫,非但不贊同,反而堅決反對,到底是何道理?”
“道理很簡單。”於吉理直氣壯地道:“百姓愚氓,隻盼太平度日。然而,吾等天下英傑,應該從更長遠來看。天下永息兵戈,難道是什麼好事嗎?戰爭,就一定是壞事嗎?非也!比如,春秋戰國時期,戰乳不休,百家爭鳴。我華夏實力不但不減反增,而且迅捷膨脹,驅逐四夷輕而易舉。到了漢時,倒是天下一統了,然百姓安享太平,朝廷罷黜百家獨尊儒衍,英雄豪傑難有出頭之日,一個小小的匈奴竟綿延兩漢。一個小小的羌族,竟令朝廷捉襟見肘。大漢朝廷諸公,麵對華夏先賢,能無愧乎?所以,為華夏計,為寰宇計,漢皇還是退回去為好。”
劉偃好懸沒氣樂了,道:“照你於吉這麼說,戰火連天、百姓流離失所的世界,比沒有戰爭的世界,還要好得多?”
“話不能這麼說,過猶不及也!”於吉堅定地道:“戰火連天的世界不好,一個統一的世界同樣不好。世間存在若幹國度,維持一定程度的戰爭,才是最有利於人類之事。貧道認為,此乃世間真理,值得吾豁出一切去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