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的位置在一座小山下,這裏原本是一座天然的石鍾乳洞,後來經過了直立人的一些加工成為了一座冬暖夏涼的好居所。洞外的開闊地因為直立人長期的活動成為了一個天然的廣場。
雖然獲得了大量的食物,但是今天回到洞穴的所有直立人都感受到了一股哀傷,洞口排放著三具屍體,死因都是自殺,她們都是負責祭祀火神的神侍。采摘回來的女性族人憂鬱地抱著手中的孩子蹲在洞穴兩排。洞穴裏一片冰冷,比平時少了些什麼。
不用族人的彙報,李華已經明白了什麼事情,一定是神火熄滅了,不然那些神火侍者不會自殺。對於直立人來說,他們的神火取自天降的閃電,神火的熄滅意味著他們不能在吃到烤熟的食物,不能用火驅逐猛獸,不能在火堆旁邊獲得溫暖。
而要重新獲得神火,除了用虔誠去祈求火神外,必須用大量的食物和祭祀的人牲去其他部落交換。
這對直立人來說的確是一個難題,可這問題對李華來說不成在問題,他知道是該完成任務的時候了,現在應該是完成“取火”任務的最好時機。
李華先是找出了熄滅神火的原因:洞頂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有水侵透了出來,滴水不斷的打在灰燼上,慢慢的侵滅了火種。不過也好,這樣正好讓族人知道取火的重要性。
不過直立人雖然有了不錯的智力但是和他們溝通卻還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比如,李華和毛毛的溝通讓他傷盡了腦筋,這家夥簡直是一個榆木疙瘩,他居然還是這山洞裏讓李華認為聰明的人。
直立人的交流極其單調,基本上不超過三十個發音,在引導者的幫助下,李華一來到這裏腦海裏自然的便掌握了直立人的語言。但現在這些詞彙不足以讓李華很好的和毛毛溝通,更不用說教會他鑽木取火的技能。
在族群裏有一個喜歡用赤鐵礦石畫壁畫的“藝術家”,這家夥的畫可以和幼稚園的朋友媲美,不過李華仍然很看重“藝術家”的繪畫能力。
跟毛毛一樣,“藝術家”本來的姓名是一個簡單的發音,音譯叫“拉拉”,後來被李華取了個外號叫“畫家”。
跟畫家溝通,主要是通過繪圖的方式,藝術沒有國界的,這一點李華深有同感,而且覺得不但沒有國界,還沒有時空。而畫家也沒辜負李華的信任,畫出來的東西比詞彙更能表達清楚。經過了幾天的鑽研,李華用滿地的圖案講明了鑽木取火的方法。
就在李華表達清楚了鑽木取火的意思時,他的腦海中響起了電腦合成的聲音,“您的任務已完成,是否離開場景?”
回到那個老地方,李華越想越覺得想不開,於是決定先和引導者交流下:“問下,這裏還有多少其他人參加?”
“每一次任務一共有數千名競爭者參加,都是來自地球上的320個文明種族和國家。而且最後也隻會留下320名競爭者!”
“是誰把我們弄到這裏來的?他們退出後的命運呢?”
“是主神。沒有完成任務將回不來,也就將死在場景中。”引導者得回答很不明確,讓李華摸不著頭腦。
“誰是主神?主神是地球人還是外星人?或者是一台超級電腦?”當李華繼續提出這些問題時,引導者的回答卻是“資料不足,無法回答。”
看起來從引導者哪裏無法得到什麼有用的信息,李華決定等待機會在尋找答案,暫時就按照引導者的提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