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圍網圍住又加上馬群乏力的情況下,馬群很快就捕捉完了。磚不是一時間就可以弄好的,李華捉住馬群後還是決定去部落裏看看先,馬群是用藤條拴住頸項牽回村的,這次回去的是二十八人,每人剛好負責兩匹馬,而剩下的十二人則先過了河,幫忙去做磚了。
馬群被牽了一路,在多次反抗無果後,已經顯得很溫順了——而李華牽著其中的兩匹,當去摸它的時候,它居然顯得很享受!而這兩匹成年公馬馬竟然還不肯讓出了李華的人靠近
回到部落後接受了族人的歡呼後又向族長及長老解釋了一翻,這才暫時和族裏的人又幫它們做了一個家,家用的網還是上次抓它們用的網。
不過這些馬中雖然有一部分順從了,但是大部分都還沒順從,於是我讓木頭他們做好準備,帶是回來的二十幾個人站在魚網的中間,等其中高一點的一匹馬跑過時,我們二十幾個人一起出手,各拉住一根藤條,讓馬不能再快跑,然後一翻身騎上了馬背——這下子惹毛了它,所有人都拉不住,全被拖倒在地,趕緊鬆手丟藤。
而我則死死地拉住魚網——還好沒從馬身上掉下來。
然後一人一馬在村子裏發瘋般跑,其他人全都躲了起來,有的進山洞,有的進了家,而有幾個戰士幾次要拿弓箭,都被木頭製止了——開玩笑,奔跑中誰知道射中的是人還是馬?部落裏的女人和小孩們則嚇得躲在屋內不敢出來。
近兩個小時後,縱使我經過了無數歲月的磨練,我的大腿內側也都被藤條磨得泛紅時,這匹馬才口噴白沫停了下來——按我後世的知識——它認輸了!
我下馬來牽著它,仔細觀察了一下,這家夥現在不再囂張了,任我的手撫弄它的頸部,整體上看應該算一匹黑馬,不過四蹄上竟然有白毛,根據後世的知識,這是什麼馬來的?反正好象不錯的。想起項羽的那匹馬,不也是黑色的嗎?隻是不知道四蹄上有沒有一圈白毛,不過我還是直接叫它“烏稚”了!
在缺少整套馬具之前,我還是沒有直接給它鬆綁,就用魚網套在身上拴在了畜欄的木樁上。
而其他的成年馬看到這一幕,看到我就遠遠地避到圍牆腳下——天呐,我還來得起這麼玩一次麼?我搖搖頭,決定先放它一“馬”。不過,看到了我精彩的表演,我放了它們一馬就不代表戰士們也放他們一馬了。
休息的時間我用來製作馬具。轡頭和韁繩都用的是鹿皮,嚼環先還是用木製的,下一步再想辦法用陶製。
馬鞍需要一個可以勒固的木架,相對而言要複雜一點,馬蹬也是采用木製——我開始有點向往青銅時代,不過還沒有時間和能力去太遠的地方找礦藏,但有了這幾十匹馬,就有了希望。
整套馬具的製作要好幾天的時間,一時急不來。
第二天,在還剩下沒馴服的馬群裏,在我感覺腿上的灼痛感好了一點以後,頭一天的狂野一幕又再上演,不過這匹馬比烏稚明顯的要差得多了——一個小時後就不再堅持了。
第二匹馬不過還是挺不錯的,於是便被取名叫“清風”——因為馬鬃很長,跑起來比較飄逸。
我奶奶去世了,事起突然,沒來得急跟大家說,我在這裏道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