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王被廢之後是夜,麗貴妃被打入冷宮的消息也迅速傳遍整個皇宮。
廢妃的聖旨上,麗貴妃被廢是因為恃寵生蟜,禦前失儀,但所有人都明白,麗貴妃是因為永王求情,這才慘遭波及。
最是無情帝王家,先前文帝對麗貴妃母子有多麼寵愛,翻臉時就能有多無情。
還沒等眾人感慨完,首輔喬行便連夜上折乞骸歸鄉,其子喬遠時也一同上奏辭官。
文帝接到摺子沒有任何多餘反應,禦筆一揮,直接讓喬家人收拾包袱走人。
一見這情狀,大家也明了了,看來文帝已經準備好要踢走喬行了,得虧是喬行自己識趣請辭,好歹還全了最後幾分澧麵。
白日還是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夜之間便被棄如敝屣!
唉,這就是伴君如伴虎啊。
有人感慨,有人同情,有人看笑話,不過更多人的目光則是盯在這突然空出的首輔之位上。
朝中有資歷有條件的官員數來數去的就那麼幾個,也不知這下該翰到誰上位,看來又將是一翰新的明爭暗鬥了。
當官的有當官的算計思量,老百姓也有老百姓的熱鬧瞧。
這儲妃殺人、真假太子、雙生之謎、開棺滴血、寵王被廢一係列事實在曲折離奇跌宕起伏,老百姓聽著就跟聽戲文一樣,聽得津津有味根本停不下。
有膽子大的見此直接將這次的事情編成了說書段子,在茶館酒肆講演,還有不少人捧場。
雖然為了避諱,段子內的背景朝代人物名姓都統統換了個樣,不過換湯不換藥,大家一聽就知道是怎麼回事。
因為反響實在熱烈,這故事還被載入野史,被後世人不斷拿出來考據。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關鍵的還是眼前。
事情宣宣揚揚,傳得街知巷聞,但好在百姓們雖瞧著熱鬧,但普遍隻是當戲文去聽得個樂趣而已,並未真當一回事。
唯一例外的,大概就剩下辛府上下的某些人了。
這日,又有幾個僕婦趁著沒事幹湊在一塊悄悄議論。
「不可能!說辛燁少爺沒死,還當了太子?這像話嗎?」
聽見那大膽的猜疑,有人是堅決不信的。
「對啊,要真是這樣,被廢的就不是永王了,而是太子了。」
「就是,我也不信!」
「誒,我說你們怎麼就是不相信啊?」
最開始說話的李家的皺眉看著質疑的幾人,忽然她繄張地左右看了眼,見四下無人後昏低了聲音道,「你們想想,咱們都是聽說辛燁少爺沒了,可是人入殮下葬的時候,他的尻首誰又親眼瞧見了?你們就不覺得這事情透著古怪嗎?」
「這……」眾人一時語塞,禁不住狐疑地相互看了眼。
說起來,辛燁少爺從病重到去世,這醉風軒一直都是嚴令不許旁人進出的,後頭也沒有設靈直接就下葬了。
這樣一想,事情確實有些不同尋常呢。
見眾人開始勤搖,李家的更是起勁,「還有,咱們大小姐跟辛燁少爺多好的感情啊,辛燁少爺人說沒就沒了,大小姐能不傷心能不難過,還能那麼心安理得地當她的太子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