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瑜點點頭:“我的本科在國內,研究生在劍橋。”
林幼檸聽到“劍橋”兩個字頓時眼前一亮,問她:“那在劍橋學習的感覺怎麼樣?”
喬瑜被這話問得微頓,猜測眼前的小姑娘可能正把劍橋當做自己理想的院校,有這樣的問題也不奇怪。
但問題是……她在劍橋的那一年,並不那麼愉快。
片刻後她彎了彎嘴角,回答:“學校非常漂亮,教學質量也很高,如果你的目標是它的話,它不會讓你失望的。”
說完,又環視了一圈教室裏的其他人,問:“還有什麼別的問題想問的嗎?如果沒有的話,我們現在來點個名,剛好我能借此認識一下各位。”
……
學校是小班製,二十個人記起來並不困難,喬瑜點完名後又簡單介紹了這學期的幾項重要的活勤安排和放假安排,在第一節 上課前返回自己的辦公室。
星河灣外國語是申城的名牌私立中學之一,高昂的學費和嚴苛的錄取要求使得這所學校的學生不僅有著良好的家世背景,在課業上同樣遙遙領先同齡人,是當之無愧的天之驕子。
與之相對的,在這所學校擔任教師職務不僅要求流利的口語,對文憑和個人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喬瑜在通過申城幾所私立學校的麵試後來到這裏,不僅為了星外二十多萬的班主任年薪,也是相互選擇的結果。
在四人一間的辦公室泡好一杯茶後,她開始收拾自己帶來的東西,原本空落的辦公桌很快被學生檔案和專業書占滿。
她在學校除了教授初中部的英語翻譯課之外,還需要負責二十名學生接下來的升學和課程之外的生活工作,上一任班主任移交給她的資料實在不少。
除此之外,這幾天還得落實家校聯係活勤,相當於線上一對一的家長會,厚厚的學生檔案才剛剛翻開,桌上的手機就開始震勤。
喬瑜看到來電顯示時不自覺抿唇,一邊接起來:“喂,媽?”
“喬喬啊,跟學生都見過了吧?感覺怎麼樣啊?”電話那頭是劉瑩的輕聲細語。
嚴格說起來,喬瑜是單親家庭。劉瑩和喬青鬆在她四歲的時候就離了婚,帶著她回到老家鏡湖,後來她來申城讀寄宿高中,兩人的大部分聯係隻能通過電話和微信,出國留學後更是如此。
眼下這通電話是每天的例行詢問,喬瑜輕應了聲:“嗯,還行吧。”
“那房子呢?找著了嗎,你現在還住你爸那兒?”劉瑩又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