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牧辰無奈的開口:“不是沒有人管,而是國家初立,沒有精力細分。隻求不要出大事就好。其實也聽聞了一些事,但是我沒有想到的是,這裏爛的如此徹底。”
顧芮芮急了:“你怎麼能有這樣的想法?以我的了解,皇朝的顛覆都是從小事開始爛起,根爛了,你的上層建築能牢靠嗎?很多事情當你意識到要去做出改變的時候,證明時間已經過去非常久了,久到讓你的內心產生了不安,像個空洞般伴隨著你,揮之不去。”
在顧芮芮的眼中,略陽縣的這些破事,其實已經是動搖根基的事情了,危險已經將大盛層層包圍。
顧芮芮擔憂的看了一眼蕭牧辰,她明白蕭牧辰的雄心壯誌,也知道國家積弱不振,很難去改變,可這些事正是需要蕭牧辰馬上做的,不然社稷不穩,大家都玩完。
她雖然是一個前朝人,但是真心希望國家強盛的,她用詢問的目光看著蕭牧辰:“要不本姑娘給你個建議?”
“如何做?”蕭牧辰來了興趣。
“改革不能一下子就都顛覆,在現有的官員選拔基礎上,對一部分官員的選拔製度實行科舉製,慢慢的全麵替代如今的舉薦製,並對敵方官員的任期進行調整,政績進行規範的考核,如何?”
顧芮芮知道,天朝的科舉製也不是一下子就強硬的實行徹底的,因為這會觸碰到既得集團的利益,所以需要靠時間來慢慢浸潤。
“科舉製是如何操作?”對於陌生的詞彙,蕭牧辰總是顯得格外有興趣。
顧芮芮汲了一口水,“簡單來說,便是在規定考試範圍之內,誰成績最好,誰當官。當然考的可不是誰最有才華,誰的文章最好,而是對國家治理能力的要求。這比現在的舉薦製更科學,舉薦製會造成官官相護,最後把你這個皇帝架空。”
在生產力和生產水平及生產效率的提高下,社會的製度一定會發生變化,如果還是堅持原有的製度方式,會讓這個社會都顛覆,這在曆史的長河中已經發生了很多次了。
當然,封建原有的科舉製顧芮芮認為是有一定的糟粕的,可以參考現代的公務員考試的製度,從實際情況出發,摸索出適合大盛的科舉體製。
“不過說遠了,這些隻不過算是我一個熱心市民的建議,你自己好好考量,關於朝廷、體製,你自己去和你的大臣們商討吧,當前解決燈盞村的問題吧,我是擔心有人比較固執,不聽勸。”
顧芮芮將話題帶回了原點,國家大事她一個女子隻能點到為止,並不想參與太多。
蕭牧辰開口了:“讓他們去花想城附近的農莊吧,目前隻有這個辦法才能保住他們的性命。州府太守可沒有這麼好心管這些百姓的事情。”
他心中憤憤不平,這句話從一個皇帝口中說出來還真是諷刺,但眼前的問題最棘手,需要要馬上解決。
顧芮芮點點頭:“也隻能這樣了,燈盞窩這個地方,山上都是石頭,不具備農業的先天條件,縱然有山貨、草藥等有價值的作物,因為土地的特性使其不能大規模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