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傳統鄉俗,女兒十三,和娘一般。在鄉村,十三歲以上的女兒就是成年 大閨女,多數人家的女孩子五六歲就有了婆家,但等十四五歲“天癸”臨身, 有了傳宗接代的能力就要出嫁。男人十五奪父誌,女人十五當家計,如果到了 十四五歲還沒有婆家, 那就是大齡閨女, 這樣的人家, 父母發愁, 四處央求媒人, 本人心急火燎, 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 坐有坐相, 站有站相, 笑不露齒, 語不高聲, 人前低頭走路,人後顧影自憐,說話低聲細氣,做事謹小慎微,期盼著能夠獲得 一個“傾頭大閨女 (方言, 意指目不斜視很規矩的姑娘)”的好鄉評,若有個別 少不更事、活潑好動、生性開朗的女孩子,在人們的眼裏那就是一個“破頭野鬼”, 一旦有了這樣的名聲,就很難找到一個好婆家,所以,但凡生活上過得去又上講 究的人家,那是萬萬不肯把女兒打發到社會上拋頭露麵學技藝謀生的。
白雲的學戲就是因為生活所迫。
白雲三歲喪父,七歲喪母,跟隨瞎眼奶奶生活了不到一年,不得不進入本村 的戲班子拜師學藝。
白雲的娘家叫五華城,五華城的戲班子以演道情與二人台兩個地方小劇種為 主,有時候也兼演晉劇,村人們把演晉劇叫唱大戲。令人稱奇的是,一個瘦弱的 黃毛猴女子,進了戲班子不足五年,到十三歲登台演出的時候,就出脫得楊柳細 腰、鮮白粉嫩,水蔥般惹眼襲人。在師傅的精心調教下,天生一副銀鈴般的好嗓 子,沒多久就成了戲班裏的台柱子、班主的聚寶盆。特別是一出道情打坐腔,更 是越唱越紅,聲名遠揚,轟動了方周二圍百八十裏的村莊。立時,鄉村便有“看 上白雲的戲,三天三夜不瞌睡”的說法。
白雲的師傅原本就是遠近聞名的道情名角,藝名“醉海紅”。吃“張口飯” 的行業,青春與技藝同等重要,“醉海紅”眼看著年過半百人老珠黃,急於要把 一身技藝傳授給一個合適的人,白雲的出現正合她的心意,白雲的聰明伶俐出乎 她的預料,白雲待她如親娘一般,她也毫無保留地把一身技藝全部傳授給白雲,尤其是道情打坐腔的絕技。她把大半輩子演藝生涯得出的經驗總結成易說易記的 口訣, 要白雲牢記在心, 仔細玩味品驗。她告訴白雲, 演藝這個行當一半是天賦, 一半要心血,台上能動情,台下才同情,台上動真情,台下動感情,要感動觀眾 先感動自己,你假唱觀眾就假看,不真不是戲,太真不是藝,假戲真做,假話真 說,是我非我我非我,演誰像誰就是誰,造形於神,動人於心,造其形必須傳其 神,傳其神必須動其心,外形內心緊緊相連,缺一不可,要時刻留心看生活,一 身之戲在於臉,一臉之戲在於眼,內心戲不深,眼神情不真,花旦要靈,小旦要 奴,武旦要帥,老旦要眯,蹦蹦跳跳是醜旦,端端莊莊是正旦。
白雲得到師傅的真傳,每天雞叫頭遍就起床,先吊嗓子後練身段,壓腿踢飛 腳,捩腰翻跟頭,待雞叫三遍東方微明,再空心喝一碗涼水背戲詞。根據戲詞的 內容,結合師傅總結的經驗,悉心玩味著各種角色的眼神表情,手勢動作。
師傅的言傳身教,再加上自己的刻苦練習,白雲一出師就藝驚四座,一鳴驚人。
道情的打坐腔一般演員很難演好,主要原因是坐著演唱,得不到身段的配合, 加之道具也僅僅是一把扇子、一塊繡花手帕, 所以, 主要功夫就集中在手上臉上, 全憑眉目傳遞感情,手勢引人入勝。打坐腔主要用於正式大戲開演之前的等待時 間,此時,後台上的各個角色還在做著出場前的最後一次檢點,場子裏,多數還 是一幫頑童和少男少女。有時候,也用於演出中間後台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加 演一段打坐腔救急,所以戲班子內部也叫“頂場戲”。大部分演員要打坐腔都是 選擇那些打情罵俏、插科打諢、素中帶葷、以葷為主的節目吸引觀眾,嚴肅一點 的節目根本不敢碰。唯有白雲拒絕學演帶葷的節目,而且得到了師傅的真傳,一 心一意學習了師傅最拿手的一個節目——十三撤。
“十三撤”原本是指戲詞的押韻而言,可是,經過白雲師傅的演唱和白雲的 傳承以後, 將一個押韻的節目唱出了名聲,慢慢地人們就把這一劇目固定叫做 “十三撤”。
十三撤,是將曆史上傳說的人物和演繹在他們身上的故事,搜集到一起而編 的唱詞,每一句唱詞都是一個演繹的曆史傳奇故事。仿佛這個節目就是為了白雲 的演出而專門創作的,白雲的第一次打坐腔就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把扇子 一張一合,撩得觀眾失魂落魄;一塊手帕一飛一落,繞得觀眾繚亂眼花 ;蘭花手 勢指東向西,花毛大眼顧盼流輝;一驚一乍,提心吊膽;一喜一怒,轉換自然,一顰一笑,韻味十足,通體配合得當,全身細胞做戲,黑壓壓的一片人群竟然能 夠鴉雀無聲。火爆脾氣者喜歡的是李逵、敬德、猛張飛,青壯男兒就愛那趙雲、 馬超、楊六郎,年輕人的腦子裏印上了羅成、秦瓊、黃飛虎,女人們的心上記牢 了梨花、桂英、孟薑女,知書識字者羨慕的是高秀才,石瞎子更喜歡諸葛孔明劉 伯溫,還有那河邊釣魚的薑太公。就連那剛斷奶水的猴娃子好像也能聽懂戲文, 靜臥在母親的懷裏,大氣也不喘一聲。
此後的數年間,但凡演出,白雲的打坐腔就成了班子裏的壓軸戲。
白雲的第一個男人是戲班子裏的田亮亮,田亮亮比白雲大三歲,也是一個天 生演戲的角兒,自從白雲學成登台以來,幾乎所有重要的男女角色都是他倆搭檔 演出。著名的二人台《走西口》,白雲演玉蓮,田亮亮就是當然的太春;道情的《夜 宿花廳》裏,田亮亮飾高文舉,白雲就是張美英;一出道情小戲《豬八戒背媳婦》, 原來僅僅是一名女演員懷前擁著一個豬八戒頭像的道具,單打獨唱進行表演,時 間也沒有超過十幾分鍾,可是經田亮亮和白雲兩人的共同改編之後,增加了許多 新內容。田亮亮背著白雲一出場就產生了轟動效應,白雲貌若仙女,魅力四射, 風光無限。豬八戒袒胸露懷,豬嘴咧開,憨態十足。一男一女,演技高超,相互 配合, 相得益彰, 一美一醜都達極致, 對比強烈, 反差巨大。美, 美得使人心疼, 醜,醜得使人可愛。男一聲“美嬌娘”粗聲浪氣,女一聲“豬相公”嬌嬌滴滴, 僅開口的叫板就把效果渲染到極致。豬八戒對美嬌娘的讚美之詞不是從嘴裏唱出
來的,而是從心底裏溢出來的:
彎彎的眉兒細盈盈,
毛花眼睛水靈靈;
滿嘴銀牙碎紛紛,
滿頭烏雲黑個靛靛 (方言,發 din 音)
不塗胭脂紅彤彤,
不搽官粉白生生;
哎嗨吆,哎嗨吆
天下美女第一人哪……
白雲首次把大戲裏的變臉藝術搬到地方小劇種的舞台上,運用自如,活靈活 現。她趴在田亮亮的背上,“豬八戒”不注意她的時候,她是“孫悟空”:
哎呀哎嗨哎嗨呀,
好笑那呆子枉高興,
塵世上哪有個師弟娶師兄。
一旦“豬八戒”扭頭看她,她就是貌若天仙的美嬌娘:
叫一聲豬相公,
我的那心上人,
你好比那呂布又出生,
我就是那貂蟬轉世身。
咱二人今天成了親,
就好比那九天仙女配董永。
此時的豬八戒已經被孫悟空耍弄得暈頭轉向,靈魂出竅,心也不在肚子裏:
叫一聲小娘子,
我的那心上人;
我本是那天蓬元帥下凡塵,
你好比那南海的觀世音;
咱二人今天成了親,
真是那郎才女貌天配成。
美嬌娘一聲聲嬌滴滴的豬相公更是把豬八戒叫得心花怒放,春心蕩漾:
叫一聲豬相公,
邁開大步往前行;
翻過眼前的山,
高老莊麵前迎。
叫一聲豬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