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1 / 2)

慶雲皇帝,方少雲,魚籽三個人的表情和心情幾乎都一樣,那就是:驚恐!

方少雲驚恐的是:老太君這是中邪了嗎?怎麼幹起這種自殺行為的事來?還是,她跟慕容航有仇啊?

魚籽則是莫名其妙外加憤怒!

老太君這是怎麼了?不是在討論娶不娶東離國大公主的事嗎?為什麼轉變成了揣測慕容航造反?

在皇帝和未來皇帝的麵前說自己孫子有野心會造反,隻怕天底下除了她柳老太君再沒旁人!

“老太君!”魚籽不滿地低喚了聲。

柳老太君卻連眼神也沒飄向她,隻是很嚴肅地看著麵前的慶雲皇帝,一麵繼續追問:“皇上,假如會有那麼一天,皇上你該如何?”

還能如何?當然是殺了啊!難不成還將自己的江山拱手相讓,還再說一句“多謝”嗎?

慶雲皇帝很不懂老太君這是要幹什麼,他皺著眉頭,雙眼中射出鷹隼般的眼神審視著老太君,一字一句極其緩慢地問:“老太君這話,是何意?莫非是朕哪裏錯了,讓老太君不滿意麼?”

“不,老身不敢。”老太君不慌不急地繼續說:“老身之所以這麼問,正是因為皇上您過於愛惜威國公,甚至到了將國家安危置之腦後的地步。”

這話讓眾人更加不解。

老太君也沒跟他們兜圈子,直言道:“皇上為威國公再娶平妻,還是身份貴重的異國公主,這份殊榮可說是曠古難見。但是皇上,您難道忘了威國公手中握有兵權,您就不怕哪天他生了異心時,這異國公主恰好是他最得力的臂助嗎?

到時候威國公手中掌握的兵權,再加上東離國的襄助,大魏江山還能安穩嗎?”

老太君的話讓慶雲皇帝猶如當頭一棒,想到這極有可能的事情,他的後背不由出了一身冷汗。

隻是口中猶自遲疑道:“威國公向來忠心耿耿,這個,應該不會吧?老太君是否多慮了?”

“是不是老身多慮,皇上仔細想想就知道了。隻是老身在定國公身邊多年,別的沒有懂得,卻是懂得兩個詞:人心易變,未雨綢繆。老國公曾說過,這天下間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一直不變,要想不讓這種變化發生,就隻有防範於未然。

皇上英明神武,如今老身還在,威國公與太子又曾交好,加上孫媳魚氏又是個隻喜歡平靜的,所以現在沒有變化。

但是誰敢保證娶了那瑞瑪公主後還能保持這種情況?瑞瑪公主進了門就是新歡,有道是舊愛難敵新歡,就算現在威國公還念著當初魚氏救他的恩情不會怎樣,但架不住瑞瑪公主的枕頭風啊!

再等到老身故去,威國公難保不會眼熱權勢,在瑞瑪公主的煽動下生起謀逆之心。

所以老身為了不讓慕容氏一家的清譽蒙塵,不讓老公爺拿命拚下來的一世清名受辱,不想我慕容氏全族的人命收到牽連,懇請皇上收回威國公的兵權,令他回到青羊城,從此斷絕青雲路,做個安分田舍翁。”

老太君洋洋灑灑一篇話說完,當即拄著拐杖就對慶雲皇帝跪下了。

慶雲皇帝心頭如同被敲響暮鼓晨鍾一般,腦子中轟然炸響——對啊,如果慕容航當真有一天起了謀叛心,那瑞瑪公主那麼愛著他,定然會全力襄助的。

太子雖然聰敏,但是從沒掌管過軍權,更沒有學過行軍布陣,要是真動起手來,他可不是慕容航的對手。

這時他可不再想慕容航會不會有這個野心了。在他心裏,男人天生就是追逐權力的,沒有哪個男人會放著能當上皇帝的機會不要,安分守已做個臣子的。

以己度人,慶雲皇帝覺得換了自己是慕容航,絕對會在自己和老太君死後,毫不遲疑地造反。

慶雲皇帝打了個冷戰——不行,他不能容許這事發生,決不能讓自己的兒子再次承受兵火連天,顛沛流離的日子了!

他虧欠這個兒子太多,他要用盡自己餘生的全部力氣給兒子一個安穩繁華。

可是如果真的按照老太君所說,將慕容航撤去兵權,並趕回青羊城,慶雲皇帝又覺得他做不到。

不光是因為慕容航的生母流雲袖薛慰娘,就是對死去的定國公,活著的皇後,他都沒辦法這麼做——太絕情了!

還有朝野上下的聲音,他們會怎麼想怎麼看這事?隻會認為自己這個皇帝是個心機深重過河拆橋的無信小人!

如果天下人都這麼看,那麼自己這個皇帝還會有威信嗎?

即便這些顧慮通通拋開,但就大魏現在的軍隊來說,慕容航現在也不能離開。隻怕他前腳撤了慕容航的職,後腳就被邊境告急的烽火奏折打的焦頭爛額,還得繼續去請回慕容航!

真那樣了,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說不定慕容航會因為委屈產生不滿,進而在瑞瑪公主的唆使下,幹脆跑到東離國去幫他們了……

不行不行,這種自毀城牆的蠢事絕對不能做!

“老太君請起。”慶雲皇帝伸手扶起老太君,抱拳深深一躬,“多謝老太君點醒朕,否則朕就是大魏的罪人了!請受朕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