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縱橫之論(1 / 2)

朝對上,眾人皆看向一個人。

貞涵掣站在台上侃侃而談,讓眾人看到了當初張倫的身影。

莫不是又一個隻會紙上談兵的家夥?

“你說說你的對天下戰局的看法。”禾淼坐在高位,麵帶笑容說道。

“高見談不上,隻有一些小小的看法。”

自大十年前的那場三國大戰至今,大戰未止,小戰不斷。

戰則必有損傷,例如原國和打鋒國。

上萬人站在山穀上往下射箭,你原國是斬殺對方十萬人,圍困對方十萬人,可也折損了兩千人。

這兩千人雖然對一個國家來說不算什麼,那場戰鬥原國大勝。

可是對於寒隆和汪瑞二國來說,他們分卒未動,便贏了原國兩千,贏了鋒國十萬人。

所以在這個四分天下,天下無獨強的時代,戰爭沒有勝者。

“隻有縱橫之道才是主流!”

“縱橫之道?”禾淼有些不解。

這個時候,方賢開口了。

“君上,合縱之事,臣略知一二。”

這件事和原先地球的曆史有一些重合,在原國大勝鋒國之後,汪瑞國出了一名人才。

他知道現在原國獨大,比其全盛的鋒國更加強大。

而且原國的君主不像是鋒王那麼昏庸無能,還有柳聖此等雄才,若是讓鋒國的改革繼續下去,他日原國一統四國並非沒有可能。

所以,為了避免原國強大到能夠和其他三國抗衡的地步,他提出了“合縱”的方案。

簡單來說,就是三國兵和一處,將打一家,紛紛將矛頭對準原國。

達到天下的暫時平衡。

“合縱之事大概就是這麼一說,至於他說的縱橫,重點應該在‘橫’一字。”

經過方賢的解釋,在場的文武百官終於算是明白了。

禾戎這時開口了:“你所說的縱橫之道,不過是人雲亦雲,並非真才實學,有無柳禦使的強國之法,此等具體的案例?”

為什麼沒有人懷疑方賢的能力?因為他給出的法製改革,乃是一套具體的,細節照顧到各處的方案。

可是貞涵摯的方案,怎麼聽怎麼像是誇誇其談,並非具體的方案。

有張倫這個前車之鑒在,大家自然更傾向於他不過是嘩眾取寵。

當然最重要的是,禾戎與禾淼早就已經看了方賢的統一之策。

其中,方賢也提到了合縱連橫這一說。

而且,方賢的方案更加具體,可信度自然也會更高。

為了獲得貞涵摯這個人,而冷落了方賢,這不是一個合格君主應該考慮的。

換句話說,若是方賢沒有提出合縱連橫這麼一說,他們說不定還真的會聽聽貞涵摯的兩句話。

可如今方賢提出來了,他們自然是采納方賢的方案。

這是為了暖方賢的心。

可是方賢卻開口讓君主和儲君都沒有想到。

“君上,我認為,此人說的有理。我們應該有更多的耐心,聽一下他的策略。”

方賢是因為讀過那段曆史,才會合縱連橫這一套。

可是人家是自己想起來的,這就說明,起碼在這一套上,方賢不如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