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便已經到了一九五八年夏天。
三歲多的衛承奕被養的卻像一個小胖墩,在這種缺衣少食的年代,把孩子養得胖乎乎兒的模樣,還是讓人羨慕的。買啥已經不是有沒有錢的事情,還得憑票兒。
自兩歲開始,衛承奕每日早上便要和衛老太爺打八極拳、八段錦還有五禽戲,每天一個小時不曾斷絕,因此也就養成了早起的習慣。
衛家的院子很大,但是都栽種了不少的花草,衛承奕心裏確實想著怎麼說服家裏人將花草移栽走,然後種植一些作物,至少接下的幾年自家可以吃的飽一些。
吃過早飯,劉桂芬便要和劉媽一塊去買菜,衛承奕習慣性的跟著,畢竟在家裏實在是一天到晚的被衛老太爺帶著,不是給自己讀醫書,就是帶著自己去看診,時不時遇到二爺爺還要指教一下西醫,雖然過的充實,但是受不了。
東單菜市場一度是北京人名副其實的“菜籃子”,。“計劃經濟年代,物資匱乏,哪有大市場?有些地方就是拿著票都買不著東西,東單菜市場就不一樣了,地方大,東西多,想買什麼都能買著。
東單菜市場的主貨場是“回”字形,東門進來是通道,西邊是櫃台。菜市場中央大廳最具特色,屋頂又高又大,是弧狀的拱形,裏麵支撐著巨大的鐵架子,有一扇一扇的大玻璃窗,陽光照進貨場,十分豁亮。
菜市場經營糕點、糖果、煙酒、副食調料、豆製品、熟食和南北海味等,品種豐富。菜市場裏的鮮活水產也不少,白瓷磚池子裏有平魚、黃花魚,一塊錢四斤的海雜魚,還有鮮活的甲魚、鱔魚等,大病恢複的、南方人饞這口兒的,都是一早兒奔這兒準買得到。
菜市場的嘈雜和後世沒啥區別,唯一不同的是,沒有哪位大媽為了價格而和售貨員爭辯,反而為了能買一點肉都要貼著一張笑臉,沒辦法,菜市場現在也是國營單位,愛買買,不買啊,你且出門家兒去~,東西有的是人惦記著。
劉桂芬抱著衛承奕,三個人走在擁擠的人群中。衛承奕最佩服的便是劉媽那有些強壯且靈活的身軀,上一秒在隊伍的最外圍,下一秒卻已經擠進了人堆裏麵,不多時,便能把想買的東西買好,然後把東西遞給劉桂芬,再戰下一個櫃台。
起初,衛承奕還是有些吃驚的,後來見識的多了也就有釋懷了,畢竟自己以前接受的一些教育都是自覺排隊的,顯然如今這種供不應求放入情況是萬萬行不通的......
“劉媽真厲害。”衛承奕看著劉媽又拿著一籃子的菜回來的時候說道。
“有我在,絕不會餓著小少爺的!”劉媽憨憨的笑著。
“時間也不早了,回去吧!”劉桂芬開口道。
“小雞小雞。買小雞。”衛承奕看著一位皮膚黝黑的老漢在菜市場門口擺弄著幾隻小雞,忙說道。
“奕兒,小雞是不能吃的!”劉桂芬歎息道。
“買來養,然後下蛋給奕兒吃。”衛承奕說道:“奕兒可以自己養!”
“自己養?你拿什麼養啊!”劉桂芬皺眉說道:“養小雞可不容易。”
“就要就要。”衛承奕堅定地說著。
“就買幾隻吧!”劉媽這時候說道:“平時菜葉子丟了也可惜。”
“爛菜葉子能行嗎?”劉桂芬有些不信。
“放心吧!”劉媽道:“爛菜葉子還有很多好的地方,人吃了可能會不健康,但是養雞還是可以的啊!到時候長大了還是真的能下蛋的!”
劉桂芬聽後點了點頭,囑咐劉媽去買幾隻試試。不多時劉媽便將那老漢的籃子都提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