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的秋收比前一年更加慘淡,不知道為何,包括衛家自己院子裏的紅薯也隻有去年的一半。好在收獲的時候,衛承奕將空間內裝好的紅薯充數其中。
“還好,還好。”劉桂芬數了數帶著道:“今年倒是比去年還多收了不少。”
“比去年整整多了一口袋紅薯呢!”董心蓮開心的說道:“咱家至少不用太擔心糧食。”
“聽外麵的人說,河南那邊的糧食很多都沒長穗子,估計難以收獲。”劉媽站起身子說道:“估計接下來不知道有多少的人會逃難而來。”
衛承奕也是十分煩惱,空間實在不大,勉強維持自家人和藥房夥計的口糧。再說了,升米恩,鬥米仇,又有幾個人是能夠喂的熟的?
搬運這件事自然是不需要自己的,於是直接回到了屋裏。
空間的地裏也是豐收後的狼藉,各種作物的秸稈亂七八糟,油菜籽還沒榨油,花生還需要清洗晾曬......空間內一堆事都需要自己處理。
蜂箱已經有了七八個,蜜蜂數量也有了規模,想著待會先取哪一個蜂箱的蜂蜜,也是一種煩惱。
魚塘裏的魚也有了一定的規模,每天來兩條也是問題不大的,竹林中散養的雞也是已經三十多隻,每天二十來個雞蛋看來也需要自己和糧食一塊處理給家裏,這樣至少每人都能夠補充營養。
等到事情做完,拿著一罐蜂蜜便往廚房去。
“媽,舅舅那邊是不是還要送些糧食過去?”董心蓮問道。
“回頭讓劉媽家的送過去半袋紅薯,十斤白麵。”劉桂芬歎息道:“趕上這大災年的,家家都沒有餘糧。”
“你說這災情還得持續多長時間啊?我總是感到心慌。”劉媽也是憂心,畢竟42年那場浩劫自己依舊記憶猶新。好在如今政府一心為民服務,這十多年來積累的也有一些家底,報紙上說各地政府單位,救災也都很及時。
“別擔心。”劉桂芬安慰道:“劉媽,你放心,就算真像十八年前那樣,你也放心,隻要家裏有口吃的,你們夫妻兩個就餓不著。”
劉媽強忍著淚水點了點頭,那一年的慘烈曆曆在目,那一年民國政府一邊救災一邊征糧,其動作真是可笑至極。
中國自古代起,就強調先免後賑的救災順序,蠲免賦稅應是政府的首要反應措施,賑濟的同時不免賦稅無異於往災民的傷口上撒鹽。
也正是那一年,劉媽先是與父母失去聯係,後又眼瞅著公婆把最後一些吃的,強讓給自己和丈夫兩人,兩位老人最後活活餓死在自己的眼前。
“劉媽,你怎麼哭了?”衛承奕自然也是聽到了剛才的對話,也知道劉媽哭的原因。先是把蜂蜜放在案板上又道:“劉媽,咱們的好日子還在後頭,你就放寬心吧!”
劉媽看著衛承奕方才露出了笑容,“小五子,你可得說話算話。”
“那是當然,你就等著我以後給您養老就得兒!”衛承奕堅定地說著。
“對了,小五子,你看待會,你那邊能不能多弄些白麵或是大米,趕明兒我給你舅爺家送過去一些。”劉桂芬把衛承奕拉到一邊問道。
“這會我也該去看看了。”衛承奕說道,如今即使星期天自己也要出去一趟,弄些糧食回來。
“對咯!這是蜂蜜,昨天忘記拿出來了。”說罷把東西順著案板推給劉桂芬道:“奶奶,你收起來。”把東西給了劉桂芬,衛承奕也就離開了廚房。
“嘿~,這蜂蜜夠香的啊!”劉桂芬打開蓋子忙說道,有拿著筷子沾了一點放到嘴裏:“是不是很久沒吃的原因,咋感覺這蜂蜜那麼甜呢?”然後便拿出三個碗,每碗舀了一勺子,便道:“劉媽,用溫水衝一下。”說罷又把蓋子擰上。
不多時三人一人一碗蜂蜜水,一邊喝一邊吧唧著嘴道:“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