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社會對於不孝敬的人村裏是非常排斥。他的父親也不是一個骨子裏就不想養老人的不孝子。隻是迫於氣質的壓力無奈罷了。
他的父親也實在是接受不了這麼過分的事情。於是帶著他的繼母回了他的娘家。跟他們父母把情況說清楚了。結果他的繼母非常的會演戲,一開始什麼話都不說。到最後保證說:“以後這種事兒再也不會發生了。回去以後一定好好改。對這個孩子絕對改變態度。”
在他娘家表現有多好。回家以後表現就有多糟糕。一哭二鬧三上吊。實在不行就要去流產,威脅他的父親。到最後他的父親也妥協了。還勸說非凡的奶奶盡量的讓一讓吧。
從這件事以後,他的繼母對非凡的態度表麵上好了一些。其實在根源上根本就沒有改變。這是迫於家裏老人的壓力。當時不能不做表麵文章。
慢慢的從小事兒上到大事上。在家裏越來越囂張跋扈。到懷孕六七個月大的時,早晨就每天罵人。久而久之,連我公公和非凡的奶奶也都習慣了。
其實在我結婚以前,他是他們村子周圍十裏八村出了名單兒不講道理。但是沒有辦法啊。當時也沒有地方打聽,不知道她的脾氣性格。
當時的我憧憬的是換一個家庭對人付出肯定會有所回報。我們當地的一句俗語。說的就是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在婚後的四五年裏,傻嗬嗬的付出。總盼著有一天能夠捂熱了她那一塊兒像寒冰一樣的石頭。世界上的事就是這個樣子。總是事與願違。
感恩人生路上遇到的所有人,所有的經曆。讓我們明白事物都有兩麵性,我是一個理想派的人,總覺得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壞人。再壞的人都有善良的一麵。用自己的善意對待任何一個人都會有好的回報。
婚前的我認為世界上沒有錯誤的爹娘,隻有不孝的兒女。隨著年齡的增長讓我的這個觀念成了過去。現在的我明白了一個非常現實的道理。不管社會角色還是家庭角色。都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組成。形形色色的人就離不開自己的脾氣,自己的性格。所以說不能說哪一類人,或者說哪一個角色都是好人或壞人。
《道德經》裏有一段話說的很對。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沒有絕對的。美和醜是比出來的,長和短是比出來,高和矮也是比出來。所以說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對的。沒有了比較也就沒有了傷害。
家和萬事興。家應該是一個寧靜的港灣。一想到家就覺得那是前進的動力。能給我們溫暖的地方。那裏有愛我們的人在等待著我們的回歸。
可惜對於我來說都是心靈雞湯,我和非凡的那個大家,對我們來說隻想索取沒有關心和付出。好在我和非凡很賣力的做生意,慢慢的積攢了不少積蓄。忙起來的我們把家務事也忘到了腦後。
在2008年女兒四歲了,活潑可愛,聰明伶俐。令我和非凡有了更足的幹勁。我們通過朋友們的介紹,又幹起了一個服裝加工點兒。這個時候他的父母又以各種好話哄著非凡要在我們的加工點兒入股。
當時正是加工點兒需要錢的時候。因為要接一個品牌兒服裝的定點加工。需要擴大規模,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非凡接受了他父母10萬的投資。
後來我們因為這個也鬧了一場。但是沒有辦法,當時的我總覺得要為了女兒著想。不能鬧得太厲害。要不然離了婚,女兒連一個親生父親都沒有。一再的妥協,也給我們以後的生活。留下了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