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是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的著作《道德經》。一直被很多的思想家,政治家,甚至是商業家老百姓。都奉為經典。而我對於他的《道德經》也是讀了很多遍。
老子的理想國老子作為一位得道的聖人,在道德經裏麵係統的向我們描述了他心目中理想國家的樣子!一、老子理想中的國家首先君王是聖明的,要內聖外王。主要概括以下幾點:
1、愛民如己。老子在道德經中講: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意思就是能貴重天下百姓像對自己的身體一樣的重視,天下就可以寄托給他。愛護天下百姓能象對自己的身體一樣愛惜,那天下就可以托付給他。
2、處人所惡老子在道德經中講: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是以聖人欲不欲。學不學,複眾人之所過。又說: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這兩段的意思就是說,聖明的君王要像水一樣,一心為百姓謀利而不謀自己的私利,並且要承擔老百姓所犯下的過錯,也要承擔整個國家的所犯的過錯。也就是說聖明的君王在所有人中要承擔最大的責任,並且不謀私利,聖人無己!
3、不求虛名道德經裏講: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至譽無譽,恬淡為上。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雖有榮觀燕處超然。這段話意思就是,聖明君王不求那些虛名,而是至譽無譽,就像燕子那樣看淡這些。也就是說不追求虛假的所謂政績,不追求表麵的誇讚,而是以下為基,以賤為本,追求實實在在成效。也就是聖人無名!
4、早服積德老子在道德經裏講: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這段話意思是,管理百姓也好對待自然也好,都要謹慎小心,從小處著手早做準備,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老子又進一步具體的向我們講解了要謹慎小心的原因和方法。
老子說: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善用人者為之下。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為士者不武。重為輕根,靜為躁君。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輕則失根,躁則失君。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老子又說:大小多少。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老子還說: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二、老子理想中君王對百姓的管理方法和效果是主要概括為以下兩點。
1、虛其心、實其腹虛其心,實其腹的意思是,讓老百姓少知寡欲,不爭名利;讓老百姓吃的飽住的暖,而安居樂業。老子在道德經裏麵詳細的對其原因、方法和目標進行了逐一講解。為什麼要虛其心,讓百姓少知寡欲呢?
老子告訴我們: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去彼取此,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如何才能虛其心,讓百姓少知寡欲呢?
老子告訴我們: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不尚賢, 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複結繩而用之。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虛其心,實其腹會達到什麼樣的治理效果呢?
老子告訴我們:至治之極,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樂與餌,過客止。小國寡民。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2、自然、無為自然、無為的意思是,管理百姓要順應它們而盡量不幹預,要減少各種法律規章而不強製他們。老子在道德經裏對其原因、方法和效果也向我們做了詳細的講解!為什麼對待百姓要自然無為,減少幹預減少法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