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五帝之帝堯(上)(1 / 2)

堯[yáo]中國上古傳說中聖明的君主。堯,又稱唐堯。帝嚳之子,祁姓,名放勳,原封於唐,故稱陶唐氏。

堯代帝摯為天子,都平陽。在萬國爭雄的亂世,他團結親族,聯合友邦,征討四夷,統一了華夏諸族,被推舉為萬國聯盟首領。

帝堯在主政期間,派神箭手後羿射日,派鯀治水,並且製定曆法,推廣農耕,整飭百官。晚年,堯辟位,由舜繼天子位。辟位二十八年後,堯病逝於雷澤(今山東菏澤),安葬於穀林(山東鄄城),諡號為堯,被司馬遷視為“最理想的君主”。

帝堯出世,堯是諡號,本名祁放勳,出生在黃帝世家,是黃帝12個得姓兒子祁姓兒子(由於遷居於封地也稱徙祁、伊祁)的後裔。

受封於唐十三歲,堯受封祁地,十五歲時定都於陶唐。繼任天子二十歲,堯代帝摯位,都平陽(今山西臨汾)。

設官分職,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居東、南、西、北四方,觀察天象製定曆法,以授民時,名為“四嶽”。是時洪水橫流,泛濫四方,毀壞山陵,衝壞田土,人民不堪其苦。堯欲使治洪水,“四嶽”薦舉鯀治水,九年不成。

讓位虞舜晚年,堯辟位,由舜繼天子位。葬於穀林堯讓位二十八年後死去,葬於穀林(山東省鄄城縣)。

完善政治堯執政初期,還沒有基本的國家製度,國家隻是部落聯合體,非常鬆散,不利於國家的統一管理,所以在堯積累了一定的施政經驗後,開始建立國家政治製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按各種政務任命官員,在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建立較為係統的政治製度,為奴隸製國家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治理水患,祁堯處於原始社會,祁堯小的時候河水水平麵覆蓋了山西省中部,僅有山地丘陵等適合人類居住,堯帝治理水平麵有功而當上了天子,河水治理後形成了兩個大的湖泊,昭餘祁澤藪(時間讓它漸漸變小,現已成為人類的居住地)和晉陽湖。

製定曆法唐堯當政初期,天文曆法還很不完善,百姓們因為不知道四時變化而經常耽誤農時。為了掌握氣候的變化規律,他派羲叔住在叫明都的地方,觀察太陽由北向南移動的情況,以白晝時間最長的那天為夏至,並參考火星(心宿二)的位置來校正;派和仲住在西方叫昧穀的地方,觀察日落的情況,以晝夜平分的那天作為秋分,並參考虛星的位置來校正;派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觀察太陽由南向北移動的情況,以白晝最短的那天作為冬至,並參考昴星的位置來校正。

二分、二至確定以後,堯決定以366日為一年,每三年置一閏月,用閏月調整曆法和四季的關係,使每年的農時正確,不出差誤。由此可知,古人將帝堯的時代視為農耕文化出現飛躍進步的時代。

很多名利是人物,對他的評價極高。下麵我就列舉一部分。

《尚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於上下。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

《論語·泰伯》:“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

韓非子《韓非子·五蠹》:“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糲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麑,夏日葛衣;雖監門之服養不虧於此矣。”

呂不韋《呂氏春秋·召類篇》:“堯戰於丹水之浦,以服南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