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O章 三皇五帝皆人修(1 / 2)

黃帝危難時刻拯救了中華民族,一般認為中華民族是從炎黃時代開始形成的,其實並非如此。早在神農時代,就結成了部落聯盟,部落之間互相交往頻繁,中華民族就開始形成了。然而到了末代神農氏,因為性格懦弱不服眾,聯盟內部亂象叢生,炎帝侵陵其他部落,蚩尤更是組建了一個強大的聯盟。

這一段曆史大家都知道了。最終經過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黃帝重新統一了部落聯盟,而且還有所擴大。最關鍵的是,黃帝的兩次戰爭都是以部落聯盟的形式參加的,對於各部落的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開疆拓土,黃帝通過連年征戰,把今天的幾乎整個北中國納入了統治範圍。具體是東到大海,西到鳥鼠山,南到熊湘,北到幽陵。熊湘是今天的湖南,幽陵是今天的北京。

任用大臣。黃帝任用了風後、力牧等一批大臣,雖然還比較原始,但畢竟具備了權力中心的狀態,改變了所有事情都由一個人完成的局麵。而神農之所以衰落,就和這有關。

設立秩序。黃帝把天下分為九州,並且任命了州牧。他給各神劃定了具體工作範圍,各司其職,有條不紊。

顓頊帝繼續開疆拓土,顓頊算得上一個馬背上的帝王,除了平定內部叛亂之外,還開拓了大量的疆土。如果說黃帝開拓了整個北中國,那麼顓頊就開拓了南中國。他的統治範圍從南方到達今天的越南,在西方也有所開拓,到達了今天的羅布泊。

進一步穩定和規範神的隊伍,各地的山神是管理民眾的基本力量,顓頊帝給他們劃分了各自的職責範圍和祭祀來源。

當然在顓頊帝任上發生了幾乎毀滅世界文明的大洪水,但這本質上不是顓頊造成的。不過他也有一定的責任,沒有能及時安撫內亂。其實此項待定,因為共工怒觸不周山的事情還沒有完全得到證實。

帝嚳製定日曆時令,帝嚳接手的是一個百孔千瘡的世界。大洪水不但導致了東部土地上一片汪洋,甚至連氣候也改變了,日期也改變了。所以帝嚳不得不著手重新製定日曆,琢磨氣候變化的規律,以形成農業指導思想。

調配諸神,諸神在大洪水中也損失慘重,而且因為人口的大量損失,他們的管理局麵也發生了變化。所以帝嚳必須給諸神重新安排地方,給他們確定祭祀來源。

知識點:上古時候的祭祀,簡單點說就是由人類給諸神提供食物。

大遷徙,在大洪水中,很多僥幸逃得性命的人到了山上,沒有可耕之地,沒有衣食來源。帝嚳組織把這些人接到沒有遭受大洪水或者影響不太深的中西部。

當然能遷徙的隻是受困的人當中的一部分,還有一些實在太遠、路程實在太艱險的水中的人們,依然受困。

帝堯繼續製定日曆和頒布時今,隨著時間一年一年過去,氣候變化逐漸有了規律,堯確定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這些時令節點,用來指導農耕。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的雛形,我們今天依然在用,在農村依然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甚至一些節點成了節日,比如冬至。沒有見到記載,但是分析起來,在堯的時代,應該二十四節氣都齊全了。在大洪水之後的適應年代,這些節氣對農耕的指導意義尤為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