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農民的辛苦(1 / 2)

陳菊英和羅世忠去城裏看腿走後,陳家的生活幾乎也沒發生什麼大的變化。

該上學的去上學,該種地的還得去種地。

唯一不同的是,每個禮拜回陳家的多了兩個羅家的姐妹花。

陳玥還是在慢慢享受著難得的農家田園風光,平日裏跟著陳紅、陳璋上山下河,尋找著山間地頭裏的那些野味,再一點一點通過晾曬、浸泡等工序一一將它們儲存起來。

一場春雨過後,竹林裏的竹筍像一把把寶劍破土而出,等待著山民們去采摘。

陳家的幾個孩子,天天泡在山裏,盡可能多的去采集春筍。

春筍,筍體肥大,潔白如玉,肉質鮮嫩,美味爽口,因此被譽為“菜王”,也被稱為“山八珍”。

采摘回的春筍無論是涼拌、煎炒還是熬湯,都同樣的鮮嫩清香,同時還可葷可素,風味各異,皆能成美味,是陳家村人們喜歡的野味佳肴之一。

山林中稀稀拉拉出現的冬寒菜,也是一道四月的美味。

冬寒菜,也叫冬葵、葵菜,是陳家村村民們初春季的主要綠葉蔬菜之一。因為冬寒菜的莖葉比較嫩,可以煮也可以炒,口感柔嫩爽滑,清爽可口。

陳家村的婦人們一般也會在菜園或者地頭的位置種上一些冬寒菜,以便平日裏食用。大家會將冬寒菜放進稀飯裏一起煮,這樣可以增加稀飯的口味。

在陳玥的上一輩子,曾有研究表明,冬寒菜內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含鈣量也十分豐富。因此很適合需要補充維生素和各種營養素的小孩子和老人食用。

四月裏的紅苕尖也可以食用,因為這個時節的紅苕尖是最珍貴最嫩的。陳家村的人民喜歡在紅薯田地裏采摘鮮嫩的苕尖,用來涼拌或者清炒,都是不錯的美味,口感爽滑細嫩,又清甜。

還有灰灰菜,也叫藜,是一種在文字記載中很早便出現的一道野菜。

幾場春雨過後,田間地頭、山林裏,全是這種綠色的野菜,不過這種野菜有微毒,有人食用後在太陽光下裸露皮膚,便會出現浮腫甚至出血等炎症,局部會有刺癢、腫脹及麻木感,甚至少數嚴重者會產生水皰。

但聰明的勞動人民,很早便發現了這種情況,陳家村的傳統是,隻在晚飯時食用灰灰菜,這樣便不會接觸到陽光。

野菜的收集告一段落,四月底五月初,一些小春糧食作物開始收獲了,大春作物也開始播栽。

“雙搶”奪豐收,陳興文和村裏的幹部們開始積極組織村民們收獲小春作物並進行晾曬。

陳玥從陳家人的談話中,了解到今年春天因為氣候條件適宜,小春田管及時到位,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病蟲害,所以,小麥灌漿充分,籽粒飽滿,油菜也長勢喜人。

糧食,就是農家人最珍貴的存在。

在收獲的時節裏,沒有人會偷懶,村裏的男女老少都得出來幹活,隻有少量身體虛弱的大人或小孩可以不用幹活。

誰要是敢在這個時節偷懶,那可是要被村幹部們拉出來作典型,狠狠進行批評的。村裏要臉的人家怎麼敢在這關頭偷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