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一堂課(1 / 2)

1972年,陳玥從高中畢業。

這時,恰逢縣城有一所小學正在招一批民辦教師,她高中時的校長和教導主任都覺得陳玥讀書時成績很好,如果去廠子裏上班或者直接回家務農實在是太可惜了,便推薦她過去。

於是,陳玥便這樣,成為了一名小學民辦教師,從此走上了小學講台。

當陳玥第一天站在磚瓦房的教室裏,看到眼前那一個個穿著簡陋的孩子,用一雙雙充滿了對知識渴求的明亮眼睛望著自己時,她很難過也很激動。

難過的是,就算是縣城的孩子,真正見過世麵,像後世的孩子們一樣出過省的,畢竟是極少數,大部分人,可能是來自下麵公社裏的孩子,吃著粗糧長大,別說出省,可能連縣城都沒走出去過。

激動的是,自己即將要成為這群孩子的老師,要為他們傳授知識,樹立人生理想。

沒錯,每一個剛成為老師的人,心裏都有一團烈火在燃燒。

這團烈火叫奉獻。

走上小學講台,可以說是陳玥個人主動選擇的。

她高中畢業,因為大學招生暫停,無法通過考試進入高等院校。但不是沒有別的選擇,比如工農兵大學,比如工廠文書,再比如其他鐵飯碗。

不是沒有人要她。

工農兵大學,陳玥覺得,含金量還是比較低的,而且現在的工農兵大學,整天搞這個運動那個運動的,烏煙瘴氣的,她內心深處並不想去。

工廠文書,這不是她人生的追求,她的追求是過不了多久,就能過上夢寐以求的養老生活。現在的工廠文書,說清閑也清閑,但屬實是沒有多少發揮自我的空間。

其他鐵飯碗,陳玥是從二十一世紀來的,她知道後世的情況,這些大部分以後都是要被淘汰的,所以還是算了。

隻有學校校長和教導主任給自己推薦的小學教師,讓她覺得還有點自我發揮能力的空間。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這時候的小學老師,都是全麵發展的,他們幾乎一個人要教好幾門的課程——語文、算術、音樂、繪畫等都有可能。

陳玥教的是語文和繪畫,因為前世的她有一些繪畫基礎。

“同學們,我是你們的語文課老師,我叫陳玥,你們可以喊我陳老師!”

“陳老師好!”

“翻開我們的語文課本,接下來我們要開始學習拚音啦!”

小學認字基本上要從拚音開始學起,就這樣,陳玥開始了自己的第一堂課。

前來聽課的學校領導和其他老師,坐在教室的最後麵認真聽著課,一邊聽課一邊點頭。

這位被推薦過來的陳老師,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看的出來,她對學生充滿了愛心,同時又不失嚴格,還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同時講課又很風趣幽默,經常用一些生活中的事物來舉例子。

比如學到拚音“a”,她就讓學生想象自己看大夫的時候,大夫讓“a”的那一句。通過生活中的這個實例,讓學生們感受到“a”的發音。

上課的聲音也很悅耳,看得出學生們都很喜歡這位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