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相處中磕絆(1 / 2)

劉夢詩躺在床上,回憶曾經和鄭諾之間點點滴滴。一個清晰的念頭在腦海中,往事如隔日,後悔不是做了,而是做的過於粗糙留下隱患。

改革開放後,國家高速發展,不同文化活躍在社會環境中。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思想依然刻在父輩的骨子裏。剛上大學,在父親默許下,母親就開始整理相親資料。時常叨念著門當戶對,金鳳凰再稀有,也不過是山溝裏跑出來,看起來不錯的雞。供養後無法預判結果,可能惹上一身腥。

懵懂中吸引,移不開視角,心中升起原始地欲望,在某些時刻釋放後,還要回到原有的生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物質來源,為米折腰,隻有聽從。沉浸在年少從未體會到親情中,不願離開,哪怕知道父母想要通過女兒們嫁人,給兒子們換取仕途上的機會。美名曰提升地位,為女兒們有後盾。這是無法選擇的親人,隻能接受。

選擇對象,不是沉迷對方容顏和身材,也不是折服在權勢和金錢中。隻不過是父母接受的框架中,隨意選出,能夠聽從,尊重自己的人。

諾哥哥就是這樣脫穎而出。年長一歲,長相中等偏上,溫文爾雅。外公外婆滿蒙結合,有爵位的清朝遺少。跟隨黃興,參加過辛亥革命,支援過抗日。民盟人。隻有他母親一個孩子結婚,有後代。

祖父母是躲避葡萄牙人侵占祖籍,把船塢和部分船,捐獻給鄭成功,支持他抗擊荷蘭人,全家遷居海外小島定居的後裔,是漢人與大馬人混血,世代從事海上運輸和教育事業。九三學社成員。大學畢業一腔熱血,回國支援抗日,奔赴延安。在南洋有產業,不惜變賣家產的共產黨擁護者,可惜沒有熬過十年動蕩。經曆文革動蕩,政府返還地處北京,魔都、廣州、昆明和天津的市中心的多處房產和鋪麵,有小道消息,他家在大馬有農莊和船塢,瑞士銀行裏有存款,由堂叔代為保管。未經核實,不知真假。

父母大學畢業後,會說英語的同時還會多門南洋地區語言,如,老撾語、泰語、越南語、緬甸語、馬來語、印尼語和柬埔寨語,在政府機關,從事翻譯工作,利用家族的人脈,獲取消息源,幫助政府在多國從事外交事務,協助購買一些國家需要的物品。

兩人如果結婚,能夠單獨住在一個位於魔都繁華街區馬路旁的老洋房裏。房子雖始建於民國有些老,但有前後空地加起來,半畝地大的,前麵能夠停四到五輛車,後麵則是一個一百平的花園。主樓和副樓加在一起,數間套房,露台和閣樓,房產麵積200多平,實際使用麵積能夠達到300平米以上。如果能成,會依照女方意見重新裝修,男方承擔全部費用。

在雙方親朋認可中,開始正式交往,感覺不討厭,享受周圍人的祝福。

經曆愛人的背叛,憤慨,不舍,理解對方選擇,隻恨父母地位沒達到對方預期,沒辦法與他的家庭相配。心已死,愛情不是麵包,能抓在手裏的實惠是未來重點。切斷一切前來沾染的可能性,還是發現有些,根本無法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