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諾想到剛才接到妹妹發來消息。她想在祭掃完後,去雲南。讓政政去老宅和球球住在一起,仔細一想,這樣也好,有伴陪著,省的這小子鬧著來美國。
距離因網絡變得比鄰,通話增進人與人之間感情。時差無法逾越,在兒子的關心下,放下手機,準備休息。
一陣特定地手機鈴聲叫醒剛入睡的鄭諾。是微信通訊錄中沉睡的人發送的信息。
“想做什麼。又要做什麼。”
睡意全消,坐起編輯文字回複,不斷刪減,最終放棄。過多解釋也許會加速總結,不解釋也許能有一絲生機。
我們之間有太多的事情,太多的誤會,長輩們的關係和年齡自身的人生觀,差距明顯且直觀,是否迎合,或是單方麵忍受,一直都是說不清道不明,理還亂,直至今日都弄不到自己,到底是貪戀外貌,還是責任使然。
另一端的木晴等待回複,一覺醒來都沒有結果。隻不過白天上班時從手術室裏出來,看到手機上有數個未接電話,糾結一番後,打過去,沒有人,隻能發消息。
腦中一直思考著有關他的可能,他睡著了?年紀大了,睡眠多?下午就是淩晨,會恢複嗎?黑白顛倒?出意外?翻一遍朋友圈,什麼都沒有。摸不清對方的路數,隻能胡思亂想。不時看著早上上班收到的項鏈,打著慶祝自己通過主任護師的考試的名義。去年的事情,現在補,一定是通過依依的口,得到的消息。他一直都這樣,不會錯過每一次機會。
想到送禮物的人,有扔進垃圾箱的衝動。當看到蘭花形的鉑金墜子上鑲嵌著數顆鑽石,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單看東西的本身,的確打動自己的心。
東西沒有錯,喜歡的東西更沒錯。
戴麵具的家夥在這方麵,做的的確不錯。細細數來,我們認識幾十年,比我渡過的人生一半還要長。了解彼此底細,熟悉彼此喜好,看不懂彼此,仇恨彼此,不想聯係,被有某些無法割舍的交集綁住,今生都沒辦法切斷。
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八卦,木晴明白自己在醫院一直都是話題素材之一,待在護理部,阻礙部分人仕途。
努力減少存在感,專注於職業技能,為融入環境,積累人緣,偶爾還會替同事上夜班。嚐試很多方法,人際關係不錯,有事請假好說話,但引人爭議這點,一直都沒消減,也許自己的履曆和生活狀態不像他們眼中的外地人,是特殊不一樣的存在。
15歲考入衛校,3年後,中專畢業,考取護士資格證,在昆明下屬縣城的人民醫院工作,開始職業生涯。轉年參加高考,就讀昆醫大,護理專業。為了結束和丈夫的兩地分居,考到魔都中醫藥大學讀護理學碩士,畢業後,為得到魔都戶口,又去曼穀,在朱拉隆功大學進修。因血統和從小生活環境的因素,熟練掌握當地的多種方言,緬甸語、泰語、老撾語、英語和粵語,而越南語、法語、德語和意大利語,交流無障礙,識別一些日常詞彙。
用二十多年的時間,到職業的最高點。邊境草根,到在這座城市站穩腳跟。一路走過,低調處事,身邊非議卻不斷。第一學曆,不夠光鮮,依照人普遍印象,優秀不足,德不配位。使用的東西,不符合普通大眾想象中如此背景的人地配置。不缺錢,還在和窮人搶飯碗。推脫掉叔叔的安排,盡量低調,避免麻煩,很不喜歡保鏢時刻陪伴,大多時間留在國內,有些卻無法掩蓋,周邊有人跟著。
“木晴,這是你哪朵桃花送的,一看就下血本。要追你吧。什麼時候,能有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