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之後,陳浩的手機上已經顯示京都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已錄取)時,他平靜的心有了一絲波瀾,自己即將要離開生活了十幾年的石原市,奔赴華夏的首都—京城了。
拿著爺爺前些日子給他的《陳氏太極拳注》,他何其不知道這本手寫的小冊子的價值?
從總綱開始閱讀,上麵劃分了國術的修煉境界。
初窺門徑時分外勁、內勁,一般人通過刻苦的訓練,把肌肉鍛煉到極致,便可練出這所謂的外勁,像一些職業格鬥拳手,是可以練出外勁的。
當可以將外勁融會貫通,遍布全身之時,就會慢慢從肌肉上蘊含的力,過渡到筋膜之中,從而轉化為內勁,也就是所謂的“內力”,這和外勁就大相庭徑了,外勁顯露於筋骨之上,內勁隱藏在筋骨之中;練成外勁者,體態健碩,肌肉突出,可以通過肌肉的拉和伸產生很大的打擊力。
內勁不同,它蘊藏在體內,可能不露聲色的一掌,就能輕鬆達到外勁者的全力一擊,而內勁的修煉,是從修煉肌肉筋骨上,轉化為修煉經脈上,也就是所謂的“內壯”,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內壯功法,是直接修經脈練五髒的,目的就是直指內勁,像外家拳和內家拳分別修外勁和內勁,但殊途同歸,也隻是所注重的點不同而已罷了,真正練到家了的高手,那個不是內外勁融會貫通的?
當練習到內外勁相結合,便就是突破明勁之時,外勁修肌肉筋骨,內勁修五髒經脈,當基礎打實時,就可以嚐試衝擊下一個境界——明勁。
突破明勁的關鍵便是衝擊經脈!
人體內氣血運行的通路分正經和奇經兩類,其中正經一共有十二條,所以也叫“十二正經”,而突破明勁便是要從這十二正經上下功夫。
十二正經分別是: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
而修行內勁時,強五髒壯經脈就是為突破明勁打基礎,不然引導氣血衝破經脈時,若是基礎薄弱,根基不穩,很容易使得經脈破裂,最後散去一身武功不說,還要賠上自己這條命,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一直卡在內勁不突破的原因,第一個是難度太大,再一個突破明勁也需要莫大的勇氣。
當你邁出第一步、成功的衝破第一條正經,手太陰肺經時,那麼恭喜你,達到了明勁入門的境界,正式邁入國術江湖的門檻了,算是入門了,之前的那些外勁內勁,其實在武行裏,都算作不入流,隻有正式進入明勁的武者才算是踏入了真正意義上的江湖中來。
而陳浩現在的修為正是明勁圓滿境界,但是還差一條足太陽膀胱經沒有打通,隻要打通後,十二正經融會貫通,就有機會衝擊更高的境界——暗勁。
踏入明勁的武者,是如何劃分戰力的呢?
很簡單,是通過打通經脈的多少來決定的,明勁一共分四層,入門、小成、大成、圓滿,打通三條正經為一個境界,那麼實力也是成倍數增長,別小看這一條經脈,同是明勁大成之高手,要是其中一人比另外一人,多打通一條經脈的情況下,那麼這場戰鬥將毫無懸念,這就是差距,因為,多打通一條經脈,所儲存的內力和勁力是完全不一樣的,你想想,人家在質量和數量上都完全碾壓你,那還怎麼比?
可是陳浩停留在明勁圓滿境界,已經足足快一年了,雖然他感覺內力一直在增加,但奇怪的是,這足太陽膀胱經就是絲毫沒有到瓶頸的感覺。
每當他問到爺爺的時候,陳正雷總是隻說一句:“時機未到,靜心修煉。”
現在他似乎能夠理解為什麼自己的修煉進度慢下去了,可能跟自己習練的樁功有關係,爺爺陳正雷經常說的一句話便是“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所以在每次陳浩衝破經脈瓶頸,將氣血和內力灌入下一條正經之時,他都要陳浩盡其所能將經脈擴充到最大。
因為,每次到武者突破境界的時候,都會將自身的氣血和內力全部彙聚到原本的經脈之中,突破之時才有足夠的力量衝破瓶頸,問鼎下一個境界,在這個過程中,是要強行將經脈撐開,把氣血內力彙入其中,形成多一個的循環。
當你突破之時,將新的經脈撐開的越大,拓展的越寬,那麼之後,你體內可以儲存的內力就越多,運行的速度就越快,就像陳浩體內的經脈,至少是普通武者的三倍到五倍,要是同境界相遇,吃虧的肯定是另外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