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南陽顧府來了個特殊的客人,二姐姐的閨中好友趙妍娘。
安薏聽到丫鬟們通報之時,難掩詫異,顧府並未收到鄂州方家的拜帖,且二姐姐嫁在了京中,是給她去了信的,如今突然上門,不知有何要事。
王氏親自去府門口迎接了這位方家族長夫人,安薏隨同,一眼就見到了挺著大肚子的她,雖有些行動不便,由丫鬟攙扶著,氣色卻還好,雙方見禮過後,一同入了顧府。
安薏吩咐丫鬟拿來了軟墊,趙妍娘謝過她的好意後,便也坐下了,雙方不過略微說上幾句客套話 ,趙妍娘就主動說明了來意。
原來她的夫婿因上次鄂州府謀反之事,立下了大功,裏應外合之下,才讓永寧伯順利的攻入了城池,陛下任命他為新一任的知州,然而這並不是毫無代價的,她的夫婿在戰場上被流矢所傷,雖沒有命中要害,但到底是重傷在身。
正逢天下百姓人心惶惶之際,鄂州府各大家族也並不安分,見陛下新封的知州因重病而無法處理政事,都各顯其能,有了架空新任知州之勢。
方家除了現任家主她的夫婿外,並無有特別才幹的子弟,此次她找上顧家,也是希望,顧家能夠幫方家穩定住鄂州的情勢,作為交換,方家承諾若南陽府生變,會全力幫助顧府度過難關。
安薏望著溫和有禮,話語中卻不乏決斷的趙妍娘,她已經不再是出閣前被嫡母左右婚事的弱女子,而是能夠代表整個方家,來同顧府談條件的方家的當家主母。
王氏聽到此處,也不免正色起來,想著方府豢養的府兵眾多,在即將到來的亂世之中,或許真能為顧府提供助力,隻是她有一事不明,方家此時不在鄂州尋找盟友,卻跑到南陽府來尋求都是文官的顧家的幫助,這未免有些說不過去。
王氏的猶豫,趙妍娘自然是看在眼中,她開口道:“說句不怕伯娘生氣的話,我們方家其實是想與永寧伯達成盟友,隻是缺少牽線之人。”
王氏聽聞此言,更是不解:“我那女婿常年在邊關駐守,如何能解得了鄂州之危?”
趙妍娘解釋道:“鄂州城百姓對解救他們於水火之中的永寧伯十分敬仰,不需要永寧伯親自到鄂州,隻要派遣幾位貼身的親衛,表明一下與我們方家交好的立場,想來那些家族就會安分不少,隻要能熬到夫君痊愈,也無甚可擔憂的了。”
見她話語間對自家夫君充滿了信任,想來夫妻感情甚篤,二姐姐也不用擔心了,王氏見方家如此大費周章想要同自家女婿搭上關係,就知方家的目的絕不僅僅是穩住鄂州的局勢,怕也是為方家將來考慮。
王氏自知女婿永寧伯身在其位,手握重兵,即便他本人不想參與這些朝廷鬥爭,怕也是躲不過的,無論如何,多個盟友,總是多條退路。
考慮再三,王氏隻說會向女婿去信一封,若女婿有意,自然會親自寫信送往方家,若無意,顧家也並不會為了方家去強求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