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前立著一位年約五十,看麵相就忠厚老實的老丈,身後跟有四個小廝,見到雪蓮等人下了馬車,忙迎到身前,口中稱道:“娘子們萬福,老奴單瑞這裏請安了。”
雪蓮看看迎春,迎春忙回道:“老丈免禮。”
單瑞家的緊走幾步到前麵,介紹道:“娘子,這就是老奴那當家的。”
說完,又朝著單瑞說道:“快派人領了馬夫將娘子的行李送去後院,仔細搬放,你們隻送到院門前,自有粗使的婆子搬進去。如今主子來了,讓你手底下的人都打起精神,要十二分的守規矩,不然犯到老婆子手裏,可不偏饒。”
隻見單瑞雖被自家婆娘數落叮囑了一番,也不著惱,隻笑著應下,就親自帶了小廝領了馬夫,從東邊牆角拐進去。
陸大郎、三哥、薑正緊隨其後,從東邊的側門進了院子,順著牆下走到盡頭,途經一處人工湖,又向西拐過去,湖上有橋有亭,可謂是園中有榭,榭邊有水。
來到一處門下,大門上立著秋水樓三個大字,小廝幫著卸了箱籠,除了府內的兩個馬夫,其他臨時派來的馬車都被引出府,自有單瑞家送上賞銀。
之後三哥被安排到客房,陸大郎、薑正安排到管事的房間。
薑員外不僅給雪蓮置了宅子,內外院的賬上各留了兩千貫。
有賬房管理資金的流通,進帳、出帳、統計,讓單瑞和單瑞家的看著少了什麼隻管添置,買物什報賬支取。
迎春和雪蓮在船上拘了這許久,想著舒散下筋骨,二人便在單媽媽的陪同下,從前院行至後院,也正好參觀下園子內的景致。
一行人從前院進入,繞過影壁進了外院,停在北側正中與倒座南房相對的垂花門前,這是進入內院的唯一通道。
垂花門向外一側雕成雲頭形狀的“麻葉梁頭”,在麻葉梁頭之下,有一對倒懸的“垂蓮柱”,柱頭向下,頭部雕飾出蓮瓣、串珠、花萼雲的形狀,酷似一對含苞待放的花蕾,兩垂柱之間雕飾著“歲寒三友”的精美圖案。
垂花門兩側是磨磚對縫牆,拾階而上,十字甬路以垂花門為中軸而左右分開,向外一側的兩根柱間安裝著第一道“棋盤門”,也稱“攢邊門”。
這道門比較厚重,有安全保衛作用,白天開啟,供宅人通行,夜間關閉。
邁進第一道門檻迎麵是一道“屏門”,這是垂花門內側兩根梁柱間的一道門,隻在重大儀式,如婚、喪、嫁、娶時,才會打開。
平常要進出垂花門不通過屏門,而是走屏門兩側的側門或通過垂花門兩側的抄手遊廊,到達正房和各個房間。
眾人沿著抄手遊廊向內走去,西邊是三開間的外書房,坐東朝西,屋後有小花園,植有臘梅、桂花及天竹,東邊是賬房,同樣是三開間。
繼續向內走,就是正院,五間正房內設套間與左右各一間耳房相通,蓮花紋的瓦當雙簷屋頂雕甍繡檻。
院內左右三間廂房帶兩間耳房,月洞門連著院裏雪白粉牆,柱子露明,白石台階,虎皮石隨勢砌去。
單瑞家的引著眾人沿著正院曲折遊廊向北行,階下石子漫成甬路,山巔、石隙處許多的花草,牽藤的、引蔓的,垂簷繞拄,縈砌盤階,如翠帶飄搖,顏色各異,味芬氣馥。
順著正院的遊廊向後走,出得門去,隔著五尺寬的石板路進內儀門,此處垂柱雕飾的是“玉棠富貴”“福祿壽喜”。
眾人從屏門兩側進入院內,迎麵一帶翠嶂擋在麵前,上頭苔蘚成斑,藤蘿掩映,順著花徑轉入內院,院中滿架薔薇、丁香花,花圃內種著紫荊、石榴、臘梅、山茶和薔薇。
穿過三間回事廳,內裏是五間正房左右各帶一間耳房,懸著斑竹簾,兩側各三間廂房。
順著兩邊的抄手遊廊,繼續前行,後院有大株桂花兼西府海棠,花團錦簇。粉垣處,有百杆翠竹遮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