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茶工們也有徒弟,除了從西塘陸續送來的百名經過茶藝課教學後的新手,還有炒茶工的舊相識。
炒青並不是易事,手上沒有幾年的炒製經驗,是極難出成品,好在炒青從唐朝便有了小市場,也擁有了小部分的炒茶師傅。
茶工們本身分身乏術,但親眷們剛接來也沒安排差事,便由她們做為說客,負責招攬那些掌握炒茶工藝的親朋好友們,如此一來便事半功倍。
壯大的炒茶隊伍已有二百多名炒茶工,被安置在鬆蘿山莊,為大批量製作炒青茶投入市場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已經上過文化課的新手們從撿茶學起,先學去除老葉、蟲葉和老梗,再學殺青、揉撚、烘幹。
練成手後,分成五組,輔佐老茶工們炒青茶、窨花茶、烘茯茶、發酵紅茶、日曬複式萎凋的白茶。
雪蓮秉著貪多嚼不爛的方針,隻選取這幾種茶攻克,這些茶有許多地方相似,區別在於發酵的方法和製作工藝。
而與白茶相對應的新會陳皮,自然也在囤積當中。
老白茶加陳皮,隨著儲藏年份增加,內質愈加豐富,既是茶也是藥,更是預防瘟疫的良藥。
升平九年丁亥年,六月十九楸葉報立秋,這一天是秋天的起點。秋風一起,暑熱消退,秋涼漸至,滿樹的楸葉飄落,天地間生出肅殺之氣。
立秋也意味著末伏即將開始,官家賜近臣的冰塊也將要發放最後兩次,就會結束為期六次,每次四匣的賞賜了。
雪蓮家今年沒有藏冰,但她計劃著從今冬開始要大量藏冰,可食用的冰和製冷的冰。
雪蓮等人在休寧正是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且還要炒茶,硝製冰來不及的時候,就使了錢從商民冰窖裏買冰,買那種雜質多,有崩角的冰,便宜也當用。
家裏頭要食用的冰,都是要用白開水硝製,幹淨又衛生。
立秋當日,休寧城內滿街可見賣楸葉和梧桐葉的婦人和孩童們。
男女老少頭戴剪成各式花樣楸葉,喝著紅豆湯。
雪蓮在立秋這一日給工人們放假半天,每人分上二兩紅糖、二兩茶葉,並燒製紅豆水任意取用。
到得六月底休寧茶樓、茶莊漸漸將名氣打響。
而茶樓裏的幾道茶,自是雪蓮同茶工們研製出的新茶,先在休寧縣城試水,看看反響再往臨安的茶樓裏推廣,隻是雪蓮並未打算大批量銷賣,打響名頭更重要。
窨製的花茶,采摘的是山莊裏栽植的茉莉花。
茉莉花隻要供足肥料,一年四季都可盛開。
采摘茉莉花的最佳時機便是伏天,此時香氣最足,一層茶,一層花,讓茶吸收花的芬芳。
采摘鮮花的時間也有講究,需要伏天未時正以後采摘含苞未放的花骨朵,芳香油含量最高,這時候采摘的花朵,才能做出上好的茉莉花茶。
采摘後的茉莉花,要進行適時攤晾和養護,讓其保持旺盛的生機。
等子時正以後茉莉鮮花將開未開之時,立馬進行擇花,並且迅速進行窨製,一層綠茶一層鮮花,均勻拌和,茉莉吐香,茶吸花香。
兩個時辰以後,進行通花散熱。
午時正,進行起花,篩花,然後複火,等待下一次窨製。
窨製的過程需要反複進行,才能讓鮮花的香味被茶葉所吸收。
接下來還要炒花,在炒花之前要先拆花,也就是拆掉花蒂和葉。
仍舊是子時正後將茉莉花拆掉花蒂和葉的鮮花,與多次窨製過的茶胚拌和。
窨製兩個時辰左右,將拌和的茶和花一起進行炒製,控製溫度和濕度,最後攤涼裝箱。
一杯茉莉花茶的形成,實屬不易。
不僅炒青綠茶茶胚的形成工藝複雜,隻單純窨花都是一個相當艱難的過程。
10斤茶要用80斤茉莉花來做,茉莉花要38℃高溫以上采摘,經曆9個長夜9次窨製與1次提香,耗時30天左右反複窨製,才能夠做出來一杯上等的茉莉花茶,所以在曆時一個月的時間,第一批花茶隻窨製了5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