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巧遇
就這井水?李玲見小敏支書介紹的井水裏浮滿了枯枝敗葉和茅草青苔,站在水裏半天不敢相信。
對,這可是純天然的,沒有半點汙染。見李玲有懷疑,小敏忙翹起屁股,用手扒開井中的青苔絲,雙手合成水舀狀連捧了幾口井水喝下去。李玲的疑慮打消後,也學著支書小敏的模樣先捧了口水漱漱口。見李玲翹著屁股捧水喝的樣子,劉飛突然笑嗬嗬地樂了起來。聽到笑聲,李玲忙扭轉頭來“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地問:你笑什麼?傻帽。劉飛回答:等你喝完水再說。
接著,李玲又饑不可耐,不管三七二十一,合手連捧了幾口水喝進肚裏。
等大家都喝完水了,李玲又想“打破砂鍋問到底”,叫著劉飛的綽號“朝天狼”,你剛才到底在笑我什麼?
沒什麼,沒什麼,我隻想問你一個問題。劉飛強忍住笑。
什麼問題,快講,別讓悶屁撐爆了你的肚子。李玲快言快語。
李玲,你說剛才那井水像什麼,毛茸茸的。大夥一聽,都明白了幾分,迅速爆笑起來。
像什麼呀?李玲說著也忍不住笑了起來,並隨即從路邊撿了塊小石頭向劉飛的身上砸了過去。劉飛躲閃著快步向山上跑去。
到了南風坳村,小敏支書把李玲等人帶到了村民小組長李桐生家。李桐生家住的是一間不到30平方米的小平房,房內很黑,牆上用石灰簡單的粉刷了一下,大門側邊是灶台,擺放著一張看上去有些年代的老古板桌,桌子上方掛著一隻被油煙熏黑,農村人用來裝剩飯剩菜的小掛籮,靠桌子的兩麵牆壁上用報紙和往年用過的掛曆紙糊了一米都高,二樓的梁柱下用一根竹子穿掛著一排過年時炸的豬肉、狗肉和已被風幹的雞肉、鴨肉、兔子肉等,整間房子裏都是香噴噴的,但家裏的家什沒什麼,十分簡單,除了一台21寸的平板小彩電外,再沒有什麼算得上是值錢的東西了。
李桐生夫婦見這麼多村幹部光顧自己的茅舍,臉上笑得像山路邊的喇叭花。又是沏茶,又是找熟花生、紅瓜子端上桌來,不停地喊幹部吃,多吃點。見村幹部一個個都站在桌邊遲遲不落座,李桐生心裏明白了幾分,一時沒找著抹桌帕,便忙用自己的衣袖把所有的凳子都擦了一遍。
在桐生家裏喝完一杯茶後,小敏要李玲把桐生家裏的情況用筆記本記錄下來。桐生介紹了自己造成貧困的原因是妻子得了一場大病,欠下很多外債,要不是醫術好,說不定就人財兩空了。現在雖然欠了外債,但總算保住了生命。桐生說完叫老伴把家門口飼養的那隻夥鴨和那隻土雞殺了,說村支書等人大老遠難得來一次,開始又沒得準備,簡簡單單。小敏不讓,可桐生夫婦很執拗,硬是要村支書到自己家吃頓飯。
恭敬不如從命,村民組長如此盛情,村支書小敏實在不好再推脫。於是,帶領其他村幹部挨家挨戶去走了一遍。走在南風坳村的石板路上,山風怡人,村莊東麵和北麵都長著一棵直徑有一米以上的柏樹,樹枝很茂盛。走在一間用泥巴壘起的瓦房前,一位阿姨把王小敏拽進了裏屋。走進阿姨家的裏屋,王小敏的心即刻揪緊了。隻見一位老阿婆躺在床上,瘦骨嶙峋,放在被子外麵的一隻手,蠟白蠟白的,幾根青筋暴露在吹火筒般的骨頭上。王小敏沒問為什麼,順手從褲兜裏掏出錢包,拿了兩百塊錢遞上去。
離開了老人家裏,王小敏問劉飛怎麼回事?劉飛說,這位兩老人都是命苦,都三四十歲就失去了丈夫,現在有兩個孫子都出去打工去了。
聽完,王小敏又沒再說什麼。等他們走訪完回來,頭頂的太陽已是偏西了,李桐生家裏也已擺滿了一大桌的土菜佳肴。
酒席上,李桐生告訴村支書小敏,南風坳幾百年前還是個好地方,村背上有座廟,廟裏原來有三位和尚,前來燒香拜佛的人很多。特別是在嶺南一帶幾十上百公裏的地方,誰家有什麼煩心惱人事,都會爬上南風坳來占卦祈福,直到有一年,一位剛入廟堂的年輕和尚與山腳的一位俗家女子發生了感情糾葛,女子的族人氣不過,糾集數十位青壯漢,把廟堂掃了一通,把所有的和尚也趕出了廟堂。之後,我們村裏為了守住南風坳,才從南坳村裏遷徙了幾戶人家上山來。斛杯交籌中,李桐生妻子很是熱情,不停地給鄉幹部們夾菜、斟酒。幾個輪回後,村幹部沒有喝醉,劉飛卻發生了腸胃反應。王小敏為了感謝天生夫婦的盛情,最後還單獨各敬了李玲一小碗酒,見村支書敬了自己一小碗,李玲也執意要敬回小敏支書一小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