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現代主義設計運動(1 / 3)

章節主要內容:現代主義設計運動、德意誌工作同盟、沃爾特·格羅皮烏斯。

章節:現代主義設計

1.現代主義設計運動是繼工藝美術運動和新藝術運動後,先進的藝術家、設計師為了尋找能夠代表新時代的藝術設計風格,而在建築、產品、家具、室內、平麵、裝飾品、玻璃器皿、紡織品等設計領域展開的大規模的國際設計運動。

2.最早可追溯到德國設計先驅霍爾曼·穆特修斯於1907年主持成立的“德意誌工作同盟”,通過馬金托什、彼得·貝倫斯、沃爾特·格羅皮烏斯、密斯·凡德羅、勒·柯布西耶、弗蘭克·賴特等人的實踐,以及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俄國構成主義和荷蘭風格派的推動,於20世紀20-30年代達到鼎盛,二戰之後,50年代趨於衰落並在美國發展成為國際主義風格。

3.20世紀20年代前後從建設計發展起來,源於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築》 新建築運動團體。從建築設計影響各個設計領域,形成真正完整的現代主義設計。

4.一方麵時間跨度長,另一方麵包含範圍極其廣。“現代主義”井不是一個簡單的形式風格,實質上是一個意識形態上的定義,其革命性、民主性、個人性、主觀性、形式主義性都非常典型和鮮明,是對於傳統意識形態的革命。總體而言,“現代主義”是一場席卷意識形態各個方麵的運動,其內涵相當豐富。

5.現代主義設計包含幾個重要特征:民主主義、精英主義、理想主義。

6.它一直享受著工業革命發展的果實,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7.講究實踐和創新精神,是工業革命以來影響最大一次設計藝術運動。是20世紀設計的核心。

8.對20世紀60年代以後的設計運動,包括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新現代主義等的了解都應建立在對現代主義充分認識的基礎上。

特點:

1.功能主義。設計中心和目的是功能,而不是以形式作為設計出發點。講求設計科學性,重視設計實施效率、方便和經濟效益。

2.形式上提倡非裝飾性的簡單的幾何造型。受到立體主義影響,表現到具體建築上,有以下特征:

a.六麵建築。傳統建築具有五個麵,而現代主義建築采用框架結構,建築底部用柱支撐,因此底部也是一麵,形成完整六麵建築形式,達到重視空間而不是單純重視體積的目的。

b.采用鋼鐵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以柱支撐建築的結構特征導致幕牆架構的產生。新型建築材料和建築技術的應用,各種材料的幕牆,甚至玻璃幕牆也被廣泛采用,成為現代主義建築的符號標記。

c.標準化原則。隻有標準化才能批量化,才能降低生產成本,才能為廣大人民提供可支付起的康價建築。標準化是技術上的考慮,也是為現代主義意識形態服務的必要手段。由於標準化,建築組裝成為現實,組裝法也成為建築技術的一個基本手段。

d.反裝飾主義立場。裝飾造成不必要開支、浪費和無法為大眾服務。反裝飾不僅是裝飾思想的問題,而且是意識形態的立場問題,所有的現代主義設計師都有明確的反裝飾主義立場。

e.中性色彩計劃。從造價和反裝飾考慮,中性色彩計劃是必然的,即黑色、白色、灰色的色彩計劃,包括混凝土固有色符合現代主義建築的意識形態和技術要求。

3.在設計方法上,特別強調整體設計的考慮,反對預想圈設計,主張以模型為中心的設計規劃。

4.在室內設計上,重視空間考慮,室內采用自由布局,減少隔斷空間的永久性牆麵。

5.重視節約設計對象的費用和開支,把經濟效益作為設計重要因素考慮,達到實用和經濟的目的。現代主義設計包含幾個重要特征:民主主義、精英主義、理想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