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少年積澱:骨子裏的商業火苗 一、商業熏陶,跟著奶奶去賣醋
今天,許家印是地產界赫赫有名的大佬,他所領導的恒大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裏,從一家小小的地產公司,迅速壯大為全國地產行業的老大,並且長期獨占鼇頭,這樣驕人的成績和許家印本人的商業頭腦是分不開的。許家印超前的商業意識是與生俱來的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是有一點卻是毋庸置疑,他從小就開始接受商業思想的熏陶,而正是幼年時埋在小家印腦海裏模糊的商業意識,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閱曆的不斷豐富,逐漸清晰,並促使他成長為一代商業奇人。
河南省太康縣高賢鄉聚台崗,這就是許家印的家鄉所在,他在這片土地上度過了自己淒涼的童年,同時也在這裏萌芽了初級商業活動的第一棵商業種子。當初,母親生下許家印幾個月後不幸患上了敗血症,由於醫療條件有限,再加上家中無錢救治,很快就撒手西歸了。從小,許家印就是一個缺少母愛的孤兒,盡管和其他小夥伴比,自己沒有母親,但是比同齡人卻多了堅強,多了獨立的優良品質。
多年以後,許家印還曾在私下裏坦言說,自己性格中的獨立和倔強正是因為從小缺少母愛的原因。每每說起這些,他常常會頗有感懷的望著年輕的下屬,並發出由衷的感歎“你們這些從小跟著母親長大的人,比我小時候可幸福多了!”雖然幼年喪母,但是許家印並沒有因此而形成孤僻、沉默的個性,這正是得益於許家印的奶奶。母親過世後,他開始和奶奶一起生活。沒有母親的嗬護,這個農村孩子比同齡的夥伴早熟,也更懂事。
當年,做酸醋是奶奶的拿手絕活,也是家庭經濟的重要支柱。在許家印的印象中,奶奶是一個勤勞而又智慧的人,不僅做的醋好,在十裏八鄉都頗受歡迎,而且賣起醋來也是行家裏手。許家印跟著奶奶做醋、賣醋,從剛開始見生人臉紅,到後來也能扯開嗓子在大街上叫賣,奶奶對許家印的商業意識具有很重要的啟蒙作文。可以說,奶奶就是許家印接觸商業的第一任老師,縱然這種影響是比較樸素的,比較淺顯的,但是卻在這個農村娃的骨子裏種下了經商的因子。
懶漢做不了生意人,對於這一點,在許家印身上有著十分鮮明的體現。由於奶奶做醋賣醋,很早就懂事的許家印常常會幫奶奶打打下手。上小學的孩子,哪有幾個不貪玩的呢,然而許家印就是個例外,每天放學,當小夥伴們到處跑著瘋玩的時候,許家印早早的回到家,幫助奶奶把做好的酸醋拿到集市上售賣。賣醋畢竟是小本生意,利潤也十分微薄,一瓶做好的醋也隻能賣一兩分錢,雖然賺的少,但是積少成多,一年下來,攢下來的賣醋錢也能買一到兩斤的豬肉。
在那個年代,能吃飽都很困難,更不用說肉了,所以每到春節,許家印便特別開心,因為終於有肉吃了,這也是小家印最初嚐到做生意的甜頭。當時,沒有冰箱,為了避免豬肉直接壞掉,奶奶常常是把肉放在冰天雪地的室外冷凍起來,有時候也會用鹽醃成臘肉,等到過年的時候燉著吃。對於幼年時的許家印來說,春節前後是一年裏最值得期待的日子,原因出奇的簡單,因為能吃到肉,直到現在,許家印回憶起來,也常常覺著那時候的肉真香,比現在的山珍海味還好吃,因為那肉裏不僅飽含著奶奶的愛,也飽含著對商業利潤的渴求。
有了吃肉的激勵,許家印幫奶奶賣酸醋就更加賣力了,他大聲而自信的在集市上吆喝著“賣醋,賣醋,上好的酸醋。”在大人們的眼中,此時的許家印已經儼然是個“小大人”了。這會的許家印,已經有了初步的商業意識,隻不過他自己還未曾意識到,這初步萌芽的商業意識竟然會在今後的日子裏,給他帶來無上的榮耀。雖然有人給他算卦說,以後捧的是金飯碗,但是,許家印從來沒有往心裏去過,他想的是怎樣才能吃上肉,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常常幻想,如果奶奶做的醋足夠多,又都能賣掉,那豈不是會經常有肉吃?
也許連許家印自己也沒有意識到,對吃肉的渴望竟然漸漸引導著他的思維不斷開拓,不斷成長。對肉的渴望和對商業利潤的渴望混雜在一起,激勵著許家印行動、行動、趕快行動,這種超強的行動力,直接造就了許家印的勤勞和成功。那個時候,奶奶賣醋畢竟利潤微薄,所以想經常吃到肉,還真是等於白日夢。如果是一般的孩子,可能想想也就算了,可許家印不一樣,想幹什麼就一定要幹出個名堂,於是倔強的許家印開始琢磨著怎樣改善夥食。
一個偶然的機會,許家印發現村頭的河裏有魚,這可把許家印高興壞了,可是令人發愁的是,河裏的水不淺,自己一個人下去捉魚肯定不好抓,這可怎麼辦才好?很快,一個鬼點子便在許家印的腦袋瓜裏形成了。說幹就幹,第二天放學後,許家印儼然一個小頭領般,遊說夥伴們和自己一塊去河裏抓魚。此時的許家印雖然年紀尚小,但是已經顯露出了遊說的本事,很快,幾個男孩子便被許家印說動了,於是幾個人浩浩蕩蕩的去河裏抓魚。
許家印走在最前邊,他晃動著腦袋想出了一個抓魚的絕好辦法,那就是攔水。為了方便灌溉,小河的下遊有一道修好的堤壩,這會不是灌溉的季節,提拔並不是封閉的,而是中間開了一個大口子,俗話說甕中抓鱉,這次許家印是死河裏撈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