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生命是一種責任
勇於承擔責任是對人生義務的勇敢擔當,是證明自己的最好方式,也是對生活的積極接受,更是對自己所負使命的忠誠和信守。一個充滿責任感,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會因為這份承擔而讓生命更有分量。
一個人來到世上,就是為了承擔屬於自己的那份責任,對工作、對家庭、對親人、對朋友,我們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對一切盡職盡責,那麼當走到人生的盡頭,也可以坦然地離開。
蝙蝠參戰
很久以前,飛禽和走獸有過一場猛烈的戰鬥。蝙蝠兩方麵都不參加,老待著看哪邊取得勝利。起先,飛禽戰勝了走獸,蝙蝠就加入飛禽一邊,跟它們一起飛,表示自己是飛禽;後來,走獸開始占優勢的時候,蝙蝠就投到走獸那邊去了。它把自己的牙齒、爪子和奶頭給它們看,證明自己是走獸,同時保證自己熱愛同類。最後,飛禽終於得勝了,蝙蝠又投到飛禽那邊,可是這回飛禽把它攆走了。
蝙蝠想再加入走獸這邊來,已經不可能了。從此它兩方麵都不能夠參加,隻好待在地窖裏,或者待在窟窿裏,黃昏的時候才敢出來到處飛。
少年雄雞的職責
一隻少年雄雞靜靜地守候在奄奄一息的父親身旁。
“孩子,我已經不行了,”老雄雞說,“從今以後,每天早晨呼喚太陽的職責,要由你來承擔了。”
少年雄雞點點頭,傷心地注視著慢慢閉上了眼睛的父親。
第二天一早,少年雄雞飛上穀倉的屋頂。它臉朝東方,高高地挺立著。
“我必須設法發出最大的啼叫聲。”它昂起頭來,放開喉嚨啼叫。但是,它發出來的卻是一種缺乏力量的、時斷時續的嘎嘎聲。
這天太陽沒有升起,烏雲布滿天空,濕淋淋的毛毛細雨下個不停。飼養場上的所有動物都氣壞了,跑來責怪少年雄雞。
“真是倒黴透了!”豬叫道。
“我們需要陽光!”羊也叫起來。
“雄雞,你必須啼叫得更響一些!”公牛說,“太陽離我們那麼遙遠,你的叫聲那麼細小,它能聽得見嗎?”
過了一天,少年雄雞又一早就飛上穀倉的屋頂。它臉朝東方,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接著伸長脖子,放開喉嚨大聲啼叫。它這次發出的啼鳴聲非常洪亮,在雄雞啼鳴史上是空前的。
“吵死人了!”豬說。
“耳朵都要震破了!”羊叫道。
“頭都要聽炸了!”公牛抱怨說。
“對不起,”少年雄雞說,“但是我是在盡自己的職責。”
它心裏充滿了自豪感,它看見了,在那遙遠的東方,一輪紅日正從叢林後麵冉冉升起。
生命悟語
逃避自己理應承擔的責任,就會受人指責,失去更多的朋友。生命就是一種責任,誰逃避自己的責任,誰就會被命運捉弄。誰拒絕承擔組織和團隊中所應負的責任和義務,誰就會被淘汰出局。
承擔超越生命的職責,責任讓弱者變強,讓強者更強。沒有風浪,就沒有帆的本色。促使成功的最大向導,就是從自己的錯誤中所得來的教訓。
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在日本仙台醫專學習醫學。不少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追逐時髦,不思為祖國的美好明天而刻苦學習的風氣使他深感不安。然而對魯迅刺激更大的是,一次上完細菌課後的觀看紀錄片的情景。那紀錄片宣傳日本軍國主義的所謂戰績。影片中有這樣一組鏡頭,一群日軍抓住一個中國人,說他當了俄國人的偵探,接著槍殺了他。而周圍觀看叫好的竟然是一群中國人。當時,看這部影片的隻有魯迅一個是中國人。看完電影之後,大家拍手歡呼。這影片、這掌聲都深深地刺痛了魯迅。
魯迅苦苦思索,終於醒悟到:“醫學並非一件要緊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隻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第一要務,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從此,魯迅毅然放棄醫學,走上文學創作之路,從精神上醫治衰敗的祖國。
1906年春,魯迅離開日本回到祖國,開始了新的人生旅程。他用如椽巨筆,堅韌地解剖著愚弱的國民心靈,猛烈而毫不妥協地與封建主義、帝國主義進行鬥爭,終於以他那輝煌的功績,成為我國“五四”以來文化戰線上的一麵光輝旗幟。
靈台無計逃神矢,
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這首小詩,表現的正是他為了中國的富強、民族的複興而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
生命悟語
追求最大的利益,實現人生真正的價值,是作為一個人、乃至人類的自然本性。個人價值是人生的支點和基石。個人價值是一個人通過自己艱辛的努力實現自己對社會的價值,也就是體現一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的概念。隻有懷著這種永存心中的信念才會造就人的強烈責任感。
一個沒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是很難有大的作為的。回顧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哪一個響當當的名字不是與他們對社會對人類的傑出貢獻緊密聯係在一起?
做完生命裏最後的三件事
大連市公汽聯營公司702路422號雙層巴士司機黃誌全,在行車的途中突然心髒病發作,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鍾裏,他做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把車緩緩地停在路邊,並用生命的最後力氣拉下了手動刹車閘;
第二件事:把車門打開,讓乘客安全地下了車;
第三件事:將發動機熄火,確保了車和乘客的安全。
他做完了這三件事,趴在方向盤上停止了呼吸。
他隻是一名平凡的公汽司機。他在生命最後一分鍾裏所做的一切也並不驚天動地,然而許多的人卻牢牢地記住了他的名字。
生命悟語
平凡的崗位平凡的人,我們沒有想過要成為什麼名人、英雄,有點敬業精神、負責任的態度,就是一個合格的社會人。世界是一個充滿責任的世界。
責任心是人們自覺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並負責到底的決心或信念。責任心的有無或強弱關係到一個人的事業能否有成.。
如果你對事物抱一種敬業之心,那麼即便是平凡的崗位毫不起眼的工作,也一樣能迸發出炫目的火花。
抱恨終生的懺悔
18世紀法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盧梭在少年時,曾經將自己極不光彩的盜竊行為轉嫁在一個女仆的身上,致使這位無辜的少女蒙冤受屈,並被主人解雇。
後來這件“卑鄙齷齪”的行為,使盧梭深深陷入痛苦的回憶中,他說:
“在我苦惱至極的時候,看到這個可憐的姑娘前來譴責我的罪行,好像這個罪行是昨天才犯的。”
盧梭在他的名著《懺悔錄》中,對自己作了嚴肅而深刻的批判。他敢把這“難以啟齒”而抱恨終生的醜事,告訴世人,顯示了他勇於懺悔的坦蕩胸懷和不同凡響的偉大人格。
摔跤的和尚
古時候,在一個深山老林裏,有兩座相距不遠的寺廟。甲廟的和尚經常吵架,人人戒備森嚴,生活痛苦;乙廟的和尚一團和氣,個個笑容滿麵,生活快樂。
甲廟的住持看到乙廟的和尚們天天和睦相處,相安無事,心裏非常羨慕,但又不知其中的奧妙所在。於是,有一天他特地來到乙廟,向一位小和尚討教秘方。
住持問:“你們有什麼好方法使廟裏一直保持和諧愉快的氣氛呢?”
小和尚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因為我們經常做錯事。”
正當甲廟住持感到疑惑不解之時,忽見一和尚匆匆從外麵回來,走進大廳時不慎摔了一跤。這時,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跑過來,一邊扶他一邊道歉:“真對不起,都是我的錯,把地拖得太濕,讓你摔著了。”
站在大門口的和尚見狀也跟著跑過來說:“不,都是我的錯,沒有提醒你大廳裏正在拖地,該小心點。”
摔跤的和尚沒有半句怨言,隻是自責地說:“不,不,是我的錯,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
甲廟住持看了這精彩的一幕,恍然大悟。終於明白了乙廟和尚和睦相處的奧妙所在。
貪玩的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16歲那年,整日同一群調皮貪玩的孩子在一起玩耍,致使幾門功課不及格。一個周末的早晨,愛因斯坦正拿著釣魚竿準備和那群孩子一起去釣魚,父親攔住了他,心平氣和地對他說:“愛因斯坦,你整日貪玩,功課不及格,我和你的母親很為你的前途擔憂。”
“有什麼可擔憂的?傑克和羅伯特他們也沒及格,不照樣去釣魚嗎?”
“孩子,你千萬不能這樣想。”父親充滿關愛地望著愛因斯坦說,“在我們故鄉流傳著這樣一個寓言,我希望你能認真地聽一聽。”
“有兩隻貓在屋頂上玩耍。一不小心,一隻貓抱著另一隻貓掉到了煙囪裏。當兩隻貓從煙囪裏爬出來時,一隻貓的臉上沾滿了黑煙,而另一隻貓的臉上卻幹幹淨淨。幹淨的貓看見滿臉黑灰的貓,以為自己的臉也又髒又醜,便快步跑到河邊洗了臉。而黑臉貓看見幹淨的貓,以為自己的臉也是幹淨的,就大搖大擺地到街上閑逛去了。”
“愛因斯坦,誰也不能成為你的鏡子,隻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自己的鏡子,天才也許會照成傻瓜。”
愛因斯坦聽後,羞愧地放下魚竿,回到了自己的小屋裏。
從此,愛因斯坦時常拿自己作為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並不斷地自我暗示:我是獨一無二的,我沒有必要像別人一樣平庸。這就是愛因斯坦之所以成為愛因斯坦的原因。
生命悟語
世間事不是一味執著就能進步,留一點空間,給自己轉身;餘一些時間,給自己思考。
自責既是對他人的道歉,也是對自己心靈的解脫,它既可以化暴戾為祥和,也會使人真心相對。逃避責任隻會引起人與人之間無謂的爭吵,隔閡的加深。
一個對自己的行為後果沒有責任心的人,是社會化的一種失敗,因為他很難形成社會的歸屬感,很難適應社會生活。一個人如果沒有熱情,他將會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礎正是責任心。責任心是健全人格的基礎,是能力的催化劑。
普度眾生
一個人在屋簷下躲雨,雨久久不停,忽然他看見一個和尚正打傘走過,這人說:“大師,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
和尚說:“我在雨裏,你在簷下,而簷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
這人立刻跳出簷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
和尚說:“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沒有被雨淋,是因為有傘;你被雨淋,是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所以你不必找我,請自找傘!”說完便走了。
石頭變成稀世珍寶
一個生長在孤兒院的男孩經常悲觀地問院長:“像我這樣沒人要的孩子,活著究竟有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