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恨就像一團麻,要想解開,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善心。心胸狹窄、“英雄氣短”的人,隻會用極端的辦法加劇矛盾。他們在此所表現出來的為人境界是值得稱道的。
在自己失敗的時候,還能夠坦然為成功的敵手慶賀,表現出的是一種難得的寬容和自信;在自己勝利的時候,還熱情地給失敗的對手以鮮花,這是一種人格境界上的更大成功,這種境界裏蘊涵了寬容、忍耐和謙遜的品德。
丟失的發夾
國王有七個女兒,這七位美麗的公主是國王的驕傲。她們那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遠近皆知,所以國王送給她們每人一百個漂亮的發夾。
有一天早上。大公主醒來,一如往常地用發夾整理她的秀發,卻發現少了一個發夾,於是她偷偷地到了二公主的房裏,拿走了一個發夾。二公主發現少了一個發夾,便到三公主房裏拿走一個發夾;三公主發現少了一個發夾,也偷偷地拿走四公主的一個發夾;四公主如法炮製拿走了五公主的發夾;五公主一樣拿走六公主的發夾;六公主隻好拿走七公主的發夾。於是,七公主的發夾隻剩下九十九個。
隔天,鄰國英俊的王子忽然來到皇宮,他對國王說:“昨天我養的百靈鳥叼回了一個發夾,我想這一定是屬於公主們的,而這也真是一種奇妙的緣分,不曉得是哪位公主掉了發夾?”公主們聽到了這件事,都在心裏想說:“是我掉的,是我掉的。”可是頭上明明完整的別著一百個發夾,所以都懊惱得很,卻說不出。隻有七公主走出來說:“我掉了一個發夾。”話才說完,一頭漂亮的長發因為少了一個發夾,全部披散了下來,王子不由得看呆了。故事的結局,想當然的是王子與公主從此一起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38”個尋人電話
有一天,英國一家大報社的記者湯姆打算在日本東京一家商場買一台電唱機送給當地一名政界要人,服務員很熱情很有禮貌地幫他選購了一台。
當他回到酒店的住所,打開電唱同準備試用時,卻發現電唱機沒有裝內件,隻有一個空殼,根本無法使用。
原來,這是一台次品機,一般出現概率是百萬分之一,湯姆正好倒黴撞到了這百萬分之一。但他以為商場經常賣次品唱機,氣得火三丈,當夜就起草了一篇新聞:《熱情背後的真麵目》,準備第二天早上傳回報社發表。
沒想到,次日早淩晨,他還沒起床,商場總經理帶著秘書就來敲門了。他們一進門,就垂首鞠躬,表示道歉。湯姆感到很意外,問他們是什麼意思?總經理向他解釋了事情的經過。
原來,電唱機生產廠家發現有個廢品忘記收起來,混裝進貨物櫃一起批發給了商場,他們馬上告訴商場,並表示歉意。商場也當即進行檢查,發現倉庫裏的電唱機部沒有問題,當天隻賣出1台。
這時,商場馬上組織人員查找這位顧客。由於湯姆在挑選電唱機時無意中說過他是英國一家報社的記者,剛剛到日本。商場就憑這句話,到全市所有酒店、賓館裏找當天入住的記者,結果查了38個電話後,終於被他們查到了。
總經理專程送去一台優質的電唱機,並再表示歉意。
湯姆聽到總經理的解釋後,非常感動。他把本來已經寫好的新聞稿立即刪掉,重新寫了一篇題為《38個尋人電話》的文章,對商場的敬業精神大加讚賞。
生命悟語:
為什麼一有缺憾就拚命補足?一百個發夾,就像是完美圓滿的人生,少了一個發夾,這個圓滿就有了缺憾;但正因缺憾,未來就有了無限的轉機、無限的可能性,所以缺憾未嚐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芬克斯”酒吧的原則
有一位名叫羅斯恰爾斯的猶太人,在耶路撒冷開了一家名為“芬克斯”的酒吧。酒吧的麵積不大,隻有30平方米,但它卻聲名遠揚。
有一天,他接到一個電話,那人用十分委婉的口氣和他商量說:“我有10個隨從,他們將和我一起前往你的酒吧。為了方便,你能謝絕其他顧客嗎?”
羅斯恰爾斯毫不猶豫地說:“我歡迎你們來,但要謝絕其他顧客,這不可能。”
打電話的不是別人,是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博士。他是在訪問中東的議程即將結束時,在別人的推薦下,才打算到“芬克斯”酒吧的。
基辛格最後坦言告訴他:“我是出訪中東的美國國務卿,我希望你能考慮一下我的要求。”羅斯恰爾斯禮貌地對他說:“先生,您願意光臨本店我深感榮幸,但是,因您的緣故而將其他人拒之門外,我無論如何也辦不到。”
基辛格博士聽後,摔掉了手中的電話。
第二天傍晚,羅斯恰爾斯又接到了基辛格的電話。首先他對昨天的失禮表示歉意,說明天隻打算帶三個人來,隻訂一桌,並且不必謝絕其他客人。
羅斯恰爾斯說:“非常感謝您,但是我還是無法滿足您的要求。”
基辛格很意外,問:“為什麼?”
“對不起,先生,明天是星期六,本店休息。”
“可是,後天我就要回美國了,您能否破例一次呢?”
羅斯恰爾斯很誠懇地說:“不行,我是猶太人,您該知道,禮拜六是個神聖的日子,如果經營,那是對神的玷汙。”
基辛格無言以對,他隻好無奈地離開了耶路撒冷,至今也沒能在中東享受這家小酒吧的服務。
這個故事,可能很多人不信,但事實確是這樣。這家小酒吧連續多年被美國《新聞周刊》列入世界最佳酒吧前十五名。一個隻有30平方米的小酒吧,竟能享受如此之高的美譽,的確令人驚訝。但當你讀過並相信了這個故事之後,恐怕對其中原因就不言自明了。
生命悟語:
人難免會犯錯,當你不小心犯了某種大的錯誤時,最好的辦法是坦率地承認和檢討,並盡可能對事情進行補救。這並不是一件丟人的事,而是成熟和負責的表現。
我打碎了一扇玻璃窗
故事發生在1954年的歲末,那時,傑克隻有12歲。他是一個勤勞懂事的孩子,上學之餘,還給附近的鄰居送報紙,以此賺取他所需要的零用錢。
在他送報的客戶中,有一位慈祥善良的老夫人。現在傑克已經記不起她的姓名了,但她曾經給他上的一堂有價值的人生課,他依然記憶猶新。傑克從來都沒忘記過這件事,他希望有一天能把它傳授給別人,讓他們也從中得到教益。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傑克和一個小朋友躲在那位老夫人家的後院裏,朝她的房頂上扔石頭。他們饒有興味地注視著石頭像子彈一樣飛出去,又像彗星一樣從天而降,並發出很響的聲音。他們覺得這樣玩很開心、很有趣。
傑克又拾起一枚石頭,也許因為那塊石頭太滑了,當他擲出去的時候,一不小心,石頭偏了方向,一下子飛到老夫人後廊的一麵窗戶上。當他們聽到玻璃破碎的聲音時,就像兔子一樣從後院逃走了。
那天晚上,傑克一夜都沒睡著,一想到老夫人家的玻璃就很害怕,他擔心會被她抓住。很多天過去了,一點動靜都沒有。他確信已經沒事了,但內心的犯罪感卻與日俱增。他每天給老夫人送報紙的時候,她仍然微笑著和他打招呼,而傑克卻覺得很不自在。
傑克決定把送報紙的錢攢下來,給老夫人修理窗戶。三個星期後,他已經攢下7美元,他計算過,這些錢已經足夠了。他寫了一張便條,把錢和便條一起放在一個信封裏。他向老夫人解釋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並且說出了自己的歉意,希望能得到她的諒解。
傑克一直等到天黑才小心翼翼地來到老夫人家,把信封投到她家門口的信箱裏。他的靈魂感到一種贖罪後的解脫,重新覺得自己能夠正視老夫人的眼睛了。
第二天,他又去給她送報紙,這次傑克坦然地對她說了一聲“您好,夫人!”她看起來很高興,說了“謝謝”之後,就遞給傑克一樣東西。她說:“這是我給你的禮物。”原來是一袋餅幹。
吃了很多塊餅幹之後,傑克突然發現袋子裏有一個信封。他小心將信封打開,發現裏麵裝了7美元紙鈔和一張彩色信箋。信箋上大大地寫著一行字:“誠實的孩子,我為你感到驕傲。”
生命悟語:
在羅斯恰爾斯的身上體現了一種十分珍貴的品質,那就是:拒絕的勇氣。在需要拒絕的時候,他敢於拒絕任何人——包括基辛格那樣的高官和權貴。
拒絕是一門最棘手的藝術;它經常被認為是一種不善的行為,其實,拒絕有時候恰恰是一種美德。
隻有那些能夠在適當的時候拒絕一些東西的人,生活才能過得灑脫自尊。
信任的力量
有一個勞改犯在外出修路的過程中,在路上撿到了1000元錢,他不加思索地將它交給監管警察。可是,監管警察卻輕蔑地對他說:你別來這一套,把自己的錢變著花樣賄賂我,想換資本減刑,你們這號人就是不老實。犯人萬念俱灰,心想這世界上再也不會有人相信他了。晚上,他越獄了。
在亡命途中,他搶劫錢財,準備外逃。在搶得足夠的錢財後,他乘上開往邊境的火車。火車上很擠,他隻好站在廁所旁。這時,有一位十分漂亮的姑娘走進廁所,關門時卻發現門壞了。她走出來,輕聲對他說:“先生,你能為我把門嗎?”
他一愣,看著姑娘純潔無邪的眼神,他點點頭。姑娘紅著臉進了廁所。而他像一個忠誠的衛士一樣,嚴密把守著門。
在這一刹那間,他突然改變了主意。在下一站,他下車了,到車站派出所投案自首。
堅信值九頭牛
非洲的一個部落酋長有三個女兒,前兩個女兒既聰明又漂亮,都是被人用九頭牛作聘禮娶走的。在當地,這是最高規格的聘禮了。第三個女兒到了出嫁的時候,卻一直沒有人肯出九頭牛來娶,原因是她既不漂亮,也不勤快。後來一個遠鄉來的遊客聽說了這件事,對酋長說:“我願意用九頭牛換你的女兒。”酋長非常高興,把女兒嫁給了外鄉人。
過了幾年,酋長去看自己遠嫁他鄉的三女兒。沒想到,女兒竟能親自下廚做美味佳肴來款待他,而且從前的醜女孩變成了一個氣質超俗的漂亮女人。酋長很震驚,他偷偷地問女婿:“難道你是巫師嗎?你是怎麼把她調教成這樣的?”酋長的女婿說:“我沒有調教她,我隻是始終堅信你的女兒值九頭牛,所以她就一直按照九頭牛的標準來做了,就這麼簡單。”
生命悟語:
做了錯事是遺憾的。如果做了錯事還加以掩蓋,還挖空心思躲避譴責,那麼這就是更大的遺憾了。
人們願意諒解一個做了錯事的人,但決不原諒一個掩飾錯誤的人。因為做錯事可能是無意的,但回避譴責一定是有意的。
敢於懺悔和認錯的人是永遠值得尊敬的。
華盛頓砍父親的櫻桃樹
華盛頓是美國的第一任總統。他從小聰明能幹,好奇心強,不論對什麼事情都喜歡問個“為什麼”。
他的父親是個大種植園的園主,非常喜愛花草樹木。他親手在自家的花園裏栽培了幾棵櫻桃樹,對它愛如珍寶。
一天,父親出去了。華盛頓望著枝葉茂盛的櫻桃樹,腦子裏閃出個大問號:這幾棵櫻桃樹為什麼能長得這樣好呢?他皺著眉頭來回打量,突然自語道:“哼,這樹幹裏麵說不定有什麼‘寶貝’呢!弄開看看。”他看看家裏沒人,便提了一把斧頭,來到樹前“哢嚓”一聲把櫻桃樹砍斷了。然後,扔下斧頭,握把小刀,急切地在樹幹裏撥呀、找呀,但始終沒找到什麼“寶貝”。於是,他泄氣了,心想:“寶貝”沒找到,樹也砍壞了,父親回來定會打我的。“
父親回來了,看到被砍斷的櫻桃樹,惱怒地吼道:“這是誰幹的?誰幹的?真是太壞了!我要扭斷他的胳膊。”聽到父親的喊聲,全家人都跑出來搖頭擺手表示不是自己砍的。
這時,華盛頓咬了一下嘴唇,走到父親跟前說:“爸爸,櫻桃樹是我砍的!”父親正要舉手打他,華盛頓睜著一雙大眼睛望著盛怒的父親說:“爸爸,我告訴你的是事實,絕沒有說假話!”聽著兒子的申述,父親的怒容頓時消失了,心想:是呀,孩子雖然損壞了櫻桃樹,但他卻認識了自己的錯誤,而且能誠實勇敢地承認錯誤,我怎麼能打他呢?
他和藹而親切地拉過華盛頓說:“孩子,你不必害怕,我不會打你的。因為,你這種對錯誤勇敢誠實的態度,比爸爸心愛的櫻桃樹要珍貴千萬倍!”接著他拍拍兒子的小腦瓜,詢問了他砍樹的前前後後。華盛頓又如實地向父親敘述了他砍樹的想法。父親聽了很高興,吻了一下兒子說:“是啊,對任何事情都要多問幾個為什麼。”然後父親大聲向全家人說:“我們家的每一個人,都要學習我們的小寶貝華盛頓這種誠實和勇於認錯的精神!”
生命悟語:
當今社會是一個誠信的社會,誠信是人們日常交往所必備的品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在這樣一個激烈競爭的時代,沒有起碼的誠信,在社會上立足尚不可,何談成功?
言必行,行必果
列寧,無產階級革命家,蘇聯的締造者。他始終認為人與人之間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講究真誠相待,要“言必行,行必果”,“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你就應怎樣對待別人”。列寧既是這樣講的,也是這樣做的。
1921年,列寧接見了一位名叫切庫諾夫的農民老人。在談話中老人向列寧講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並特別講到自己在路上丟了一副眼鏡的事情。列寧聽後表示要給予關照,並決定立即解決眼鏡的問題。談話結束後,列寧馬上叫來秘書並吩咐道:“請以我的名義轉告謝馬什柯,明天就給切庫諾夫同誌配一副好的眼鏡。”為保險起見,列寧還親筆給謝馬什柯寫了一張字條,寫道:“尼古拉·亞曆山大羅維奇:伊萬·切庫諾夫同誌正在我這裏,他是一個很有趣的農民,他用自己的方式來宣傳共產主義原理。他的眼鏡丟掉了,花1萬5千盧布買了一副破爛貨!能不能幫助他弄到一副好的眼鏡?務必請幫忙,並請您的秘書告訴我,是否辦到了,你的列寧。”列寧就是這樣對待一個農民的,特別是他沒有因為這位老人由於宗教信仰沒有參加共產黨而嫌棄他,而是在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上關心他,真正做到了“言必行,行必果”。
窺一斑而見全豹,列寧之所以贏得人民的信任,與他這種真誠待人,不事虛偽的領袖風範是密切相關的。
信賴的力量
心理學教授恩科曾給一群學生做過一個實驗。他先讓同學們麵朝他站成兩排橫隊,然後,命令後一排的同學做好救助準備,待他喊了“開始”之後,前一排同學就往後一排相對位置的同學身上倒,他說:“前麵的同學別有顧慮,要盡力往後倒。好,開始!”
前排的同學們嘻嘻哈哈地笑著,按照恩科教授的指令,身子一點點向後傾斜,但是,大家明顯地暗自掌握著身體的平衡,並不肯把好端端的自我撂倒到後麵那個人的身上:後排的同學本來已經拉開了架勢,預備扮演一回救人危難的英雄角色,但是,由於前麵送過來的重量太輕,他們也隻好掃興地用手輕觸了一下別人的衣服就算完事。
可是,這裏麵有個例外——一位男生在聽到恩科教授的指令之後,緊緊地閉上了雙眼,十分真實的向後麵倒去。他的搭檔是一位小巧玲瓏的女生。當她感到他毫不摻假地倒過來時,先是微微一怔,接著就傾盡全力去抱住他。看得出,她有些力不自勝,但卻倔強地抿了唇,誓死也要撐起他……她成功了。
恩科教授笑著去握他和她的手。告訴大家說:“他倆是這次實驗中表現最為出色的人。這位男生為大家表演了‘信賴’——信賴是什麼呢?信賴就是真誠地抽幹心裏的每一絲猜疑和顧忌,百分之百地交出自己。這名女生為大家表演的則是‘值得信賴’——值得信賴其實是信賴催開的一朵花,如果信賴的春風吝於吹送,那麼,這朵花就有可能遺憾地夭折在花苞之中,永遠也休想獲取綻放的權利;當然,如果信賴的春風吹得溫暖,吹得和諧歡暢,那麼,被信賴的人就被注入了一種神奇的力量——就像你們看到的那樣,一個弱不禁風的女生可以扶起一個虎背熊腰的男生,一隻充滿了愛意的手可以托舉起一個美麗多彩的世界。”
生命悟語:
做人應言必行,行必果。言而無信,必失信於人,失信於人,則失人心,到頭來,吃虧的是自己。
為朋友奔赴刑場
公元前4世紀,在意大利,一個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輕即將被處以死刑。皮斯阿司是個孝子,在臨死之前,他希望能與母親見最後一麵,以表達他對母親的歉意,因為他再也不能孝敬母親了。
他的這一要求被國王準許了,但交換條件是,皮斯阿司必須找一個人來替他坐牢。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其實近乎不可能做到的條件。假如皮斯阿司一去不返怎麼辦?誰願意冒著被殺頭的危險來幹這件蠢事呢?
這個消息傳出後,有一個人表示願意來替換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達蒙。
達蒙住進牢房以後,皮斯阿司就趕回家與母親訣別,人們都靜靜地等著事態的發展。日子如水一樣流逝,眼看刑期在即,皮斯阿司卻音訊全無。人們一時間議論紛紛,都說達蒙上了皮斯阿司的當。
行刑日是個雨天,因為皮斯阿司沒有如期歸來,隻好由達蒙替死。當達蒙被押赴刑場時,圍觀的人都笑他是個傻瓜。也有人對他產生了同情,更多的人卻是幸災樂禍。但刑車上的達蒙,不但麵無懼色,反而有一種慷慨赴死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