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三年,西夏國襲擾邊境,被駐守在邊境的齊明晟打退。齊明晟趁機長驅直入,用三月的時間攻破西夏皇宮,西夏滅國。河西走廊重新歸中原統治。
太初五年,完顏答建立的金國被瓦剌和晉國聯手逼回長白山一帶,完顏答知中原之地不可取,隻得轉戰暹羅半島,完顏答自稱是高句麗先祖轉世,奉天意在暹羅半島重建大金帝國。
至此,晉國的領土東起黃龍府,北到西京道,以及西夏國的全部土地盡歸晉朝統治。
同樣是太初五年,瓦剌,韃靼等部落與晉國在邊境互市,互市開通之後,晉朝與北方各部落友好交流長達百年,解決了一直以來北方胡人動不動便時不時騷擾邊境的困擾。
至此一百年,晉朝的邊境再無威脅。
太初六年,齊明靜上書廢除軍戶製的世襲製度,並提出自願當兵製和義務服兵役製度。對於自願當兵和服兵役的家庭免除部分賦稅,義務兵兵役期限是三年,三年之後自行選擇是否退伍,退伍之後也會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
齊修文在看到齊明靜的奏折之後便召集大臣反複商討,對裏麵的一些建議稍加修改之後,同意了齊明靜的奏折,並廢除了軍戶的世襲製。
“阿玖,皇伯父寫信給我,問我對藩王的看法。”這一日,齊明靜收到齊修文的密函之後,直接將密函給林玖觀看。
“父王前些日子也寫信暗示我,皇伯父可能後悔將西南分封給我。父王的意思是讓我主動讓皇上撤藩。”
林玖打開信函看了看,信中提到漢時的七王之亂,裏麵不乏對晉朝未來的擔憂。
“君上想要撤藩?看來君上這是想要給未來的儲君鋪路。可為什麼讓你提?你知道不知道你這撤藩書一上,你的那些個兄弟都會視你為眼中釘。”
林玖將密函合上,很顯然有人向齊修文提及了藩王的危害,而當今太子齊明旭有是一個尚文的,齊修文顯然是害怕齊明旭以後登基之後壓不住他那些軍功赫赫的兄弟,所以想到在自己有生之年將其他兒子的勢力削弱。
而其他幾位王爺都是他的兒子,貿然動手,可能會造成玄武門之變一樣的後果,唯獨齊明靜,這個過繼出去的兒子最為合適。
“阿玖,藩王割據不利於國家以後的發展,既然我是皇伯父分封的第一個有封地的藩王,那削藩自然得從我開始。”
對於齊明靜的說辭林玖並不讚同,藩王的危害大,林玖當然知道,可自古以來,第一個提出撤藩的人都沒有好下場。
這些個君王都很奇怪,自己的兄弟如果是藩王,那麼他們便會覺得寢食難安,不停的打壓藩王,可當他們將他們的兄弟拉下馬之後,又不停的封賞自己的兒子,然後又形成一個個新的藩王,下一任皇帝繼續削藩封藩王,好好的一個國家就是在這樣的無限內鬥削弱下去,最終導致矛盾日益激烈,使得王朝走向滅亡。
“明靜,朝廷可以削藩,但你卻不能主動提,如今西南已經穩定,你可以上書讓君上派官員來接管西南的政務,慢慢的將手中的權柄分出去,但絕對不能提削藩。明靜,你要知道你不止是你一個人,你還要為那些追隨你的人考慮。將他們安排一個好去處是你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