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堂課 養心——人不能選擇命運,但可以選擇心態 嫉妒是心靈的陷阱
越是沒有任何成就的人,他就越是嫉妒那些有成就的人,而越是嫉妒,他們就越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
——劉師培
你的一位同學獲得了哈佛大學的獎學金,即將出國,你是禁不住讚道:“真棒!”還是心裏酸酸的說:“咳,傻小子有傻福唄……”
你的一位同科室的女孩,嫁給了一位老外,就要隨夫到國外定居。你是衷心祝福她,還是在背後撇嘴說:“就她那長相,也就傻老外能看上……”
某天,你聽人談起某位過去在單位不得誌的同事下海幾年發了,現在有了自己的公司,你的第一反應是高興,還是來一句:“沒準兒發的是不義之財呢……”
和你同時參加工作的某君,現在已是處長了。每次他見了你,都會熱情地打招呼。你是同樣大方自然呢,還是在心裏暗自說:“不就是當了個破官兒嘛,看那假惺惺的樣子……”
如果你的表現是後者,那你就是嫉妒了。而嫉妒,以著名詩人艾青的話說就是“心靈上的腫瘤”。你如果不警惕,不痛下決心把它“割掉”,它就會“像鏽蝕鐵那樣,以自身的氣質腐蝕自己”。
嫉妒,作為人性的弱點,幾乎誰都會有那麼一點兒。這是人性中殘存的動物性的一麵。據研究者說,許多動物都有嫉妒的本性,一隻狼會把比它多搶了獵物的同類咬死。據中國雜技團馴獸員夏世華講,一隻叫“紅紅”的小狗看到馴獸員接觸一隻叫“麗麗”的小狗較多,它竟然嫉妒地把“麗麗”咬死了。我們雖早已進化成了人,但這個“動物性”卻似乎與生俱來。當我們還是孩子時,就會對父母表現出對其他弟妹的“偏心”而心生不快,我們會因他們比自己多吃了一口蛋糕或新穿了一件衣服而生氣甚至哭鬧。
雖然嫉妒是人普遍也可以說是天生的缺點,但我們決不可因此而忽視它的危害性。趁著它還隻是我們心靈裏的小小“腫瘤”,我們就要趕快診治它,以免它發展下去,成惡性“癌變”。
法國作家巴爾紮克說:“嫉妒者承受的痛苦比其他人遭受的痛苦更大,因為他自己的不幸和別人的幸福都會使他痛苦萬分。”“嫉”至極點就是病態,“妒”到極端就是心死,嫉妒是一種敵視或破壞別人優越的心理傾向。
據說,哥倫布曆盡艱險發現美洲大陸回到西班牙後,女王為了獎賞他,特地為他大擺慶功宴席。
因為哥倫布出身不好,所以,在酒席上,哥倫布遭到了一些王公大臣、名流紳士的歧視,而且由於嫉妒他作出的貢獻而紛紛出言相譏諷。有的說:“有什麼了不起的,換成我出去航海,一樣也可以發現新大陸。”有的說:“駕著船,隻要朝一個方向航行,不轉彎,就一定有新發現。”有的說:“這麼容易的事情,女王還給他如此高的獎賞,真是不服。”
這時候,哥倫布從桌上隨手拿起一個雞蛋,笑著問那些譏諷自己的人說:“各位令人尊敬的先生們,你們誰有能力讓這個雞蛋立起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