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堂課 友誼——人不能自己活 “哥們兒義氣”多小人
近賢者聰,近愚則聵。
——皮日休
談哥們義氣,首先要弄清什麼是“哥們義氣”?“義氣”在我國有著悠遠而獨特的曆史,可以說一個“義”字就是一部中國戰爭史。毛澤東曾說過:“中國曆史上的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的規模之大,是世界曆史上所僅見的。在中國封建社會裏,隻有這種農民的階級鬥爭、農民的起義和農民的戰爭,才是曆史發展的真正動力。”由於中國曆史的特殊性,在曆代封建王朝的後期都爆發過農民起義,這些農民起義軍的領導人大多是靠一個“義”字來成事的。《水滸傳》中梁山伯一百零八名好漢聚會議事的場所叫“聚義廳”;還有曆史上有名的劉備、關羽、張飛的“桃園三結義”。以“義”為紐帶的組織,反映“義”的事件、人物,真可以說是滿載史冊。“義”的種類有很多,有民族大義、革命大義、人倫大義、兄弟之義、朋友之義,等等。為大義者,當一往無前、不計生死;為小義者,要分清是非,選擇最穩妥的辦法來解決。義氣加上了“哥們兒”二字,就更加標明“義氣”的內容,即是為“哥們”的“義氣”。哥們義氣是一種狹隘的小團體意識,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隻講交情,不講是非,為了所謂的義氣,甘願為朋友“兩肋插刀”,這種做法不僅會害自己,還會害朋友,給國家和社會帶來危害。這些人的所作所為看似為了“哥們”,其實是為了自己,當“哥們兒”危及到自身的時候,他們便不惜犧牲“哥們兒”而保全自己了;然而,迷信“哥們兒義氣”的人往往看不到這一點,常被“哥們兒”表麵的信誓旦旦所迷惑。到頭來,吃虧倒黴的還是自己。
和士開是北齊人,其父和安,出仕於東魏,“恭敏善事人”,為人非常狡猾,很有一套恭維巴結皇帝的手腕。也許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和士開的奉承拍馬功夫真是青出於藍勝於藍,遠遠超過了他老爹,北齊天保初年,高湛得寵,被進爵為長廣王,和士開見高湛未來當皇帝的可能性很大,便想方設法接近巴結高湛,為自己將來的進官加爵之路鋪平道路。
高湛性好“握槊”,這種遊戲便是中國象棋的起源。恰好和士開也精於此道,於是他便找機會與高湛遊戲。二人棋逢對手,總是鬥得難分難解,越玩越上癮,次數越加頻繁。
高湛還喜歡音樂,恰好和士開又能彈胡琵琶,他經常為高湛彈曲,興致高時,還往往邊彈邊唱,那清歌妙曲,讓高湛無比著迷。
高湛性喜談笑,而和士開生就一副伶牙俐齒,於是便經常陪高湛胡扯閑說,和士開的甜言蜜語和淫詞穢談,更使高湛開心,二人越談越投機,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北齊皇建二年(561年),孝昭帝駕崩,高湛繼承大位,是為武成帝。和士開長期企盼的日子終於來到了。本來,高湛在繼位之前與和士開的關係已經火熱,即位之後,和士開對他更是“奸諂百端”,因而武成帝高湛視之如腹心,倚之如股肱,和士開得寵的程度,可謂是世間少有。
和士開受到武成帝高湛如此寵愛,照理該滿足了,可是他仍繼續施展各種手段,進一步鞏固和加深皇帝之寵。武成帝患有“氣疾”,即“疝氣”,這種病最怕飲酒,但他嗜酒如命,越飲病越重。武成帝雖然一向對和士開言聽計從,但唯獨在飲酒問題上則每諫不從。一次,武成帝氣疾發,又要飲酒,和士開淚下不能言。帝曰:“卿此是不言之諫。”固不複飲。和士開僅用哭泣抽噎的微小代價便換取了武成帝的莫大好感,這與他慣常使用的甜言蜜語具有異曲同工之效。
如果你以為和士開的這一表現是出於對武成帝的一片關懷之心,那就大錯特錯了。實際上,勸武成帝戒酒並不是他的目的,通過此舉邀寵以求富貴權勢,這才是他的真正用意。世界上最難測度的是無恥小人之心,代表著人類真誠感情的眼淚也照樣可以被他們所褻瀆,用來為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服務。如果和士開以淚勸諫出於真誠,那他就絕不會把奸淫的魔掌伸向皇宮後院,將武成帝的皇後占為已有了。
武成帝的皇後胡氏,本是一個水性楊花、放縱淫蕩之人,加上武成帝素來荒淫,三宮六院,居無定所,較少與之相陪,因而胡皇後更感到寂寞難捱。
和士開深明“狡兔三窟”之理,單是武成皇帝的傾心信賴,還不能令他滿足。胡皇後喜歡幹預政事,和士開早就想拉她作為內援,他正覬覦著機會。當他了解到胡皇後的寂寞後,便決定趁虛而入。
和士開有意挑逗,因而進展十分順利,很快勾搭成奸。可歎那武成帝對和士開如此恩深義重,而和士開卻毫不客氣地給他戴上了一頂“綠帽子”。可見禮義廉恥對和士開之流,是毫無約束力的。為達個人目的,他們可以不擇手段,這是常人無法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