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堂課 道德——德不孤,必有鄰 誠信,需終生經營的“事業”(1 / 2)

第11堂課 道德——德不孤,必有鄰 誠信,需終生經營的“事業”

信義為立業之本。一個人誠信待人,他的事業不成功也難。如果沒有誠信,即使現在事業做得很大,但最後還是會必敗無疑。小人行險以僥幸,弄權一時、逃稅找空檔等快速致富,是他不了解欲速則不達。

——蔡禮旭

誠信,顧名思義:誠實、誠懇,講信用、守信義。一個人隻有忠誠老實、誠懇待人,才會取得別人對你的信任;隻有講信用、守信義,才會贏得身前身後的榮譽。人生的旅途中,誠信猶如人的靈魂,有了誠信,才會有絕處逢生時的援助之手;有了誠信才會有真誠友誼的心慰;有了誠信,才會有爬出深淵,走向光明的機會。

誠信是立身之本,無信則不立。作為精神、道德層麵的東西,講誠信,要靠自覺;要樹立誠信的為人形象,關鍵在於修身自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可見,古人不僅把自省作為修身的重要方法,而且把誠信作為修身的根本。現代社會的每一個人,要樹立和維護自身形象都要講誠信,我們要從自我做起,把講誠信體現在一言一行之中。

誠信是為人處世的一種美德,是人性最高的境界。誠以養德,信以修身。生活中的一個承諾或身邊的一件小事,就能折射出一個人的修養,顯現出其人格魅力。人性的光榮與尊嚴不在於一個人的精明而在於他是否誠信,人性的醜惡中沒有比虛偽和背信棄義更可恥的了。誠信比一切計謀都好用,而計謀離開了誠信的支撐,也會變成無用武之地的廢品。誠信是考察一個人為人的一項最基本的標準。

2004年夏天,剛從廣州外經貿大學畢業的劉國被廣州亞光亞裝飾公司錄用。年底的一次經曆讓他懂得了誠信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多麼地重要,誠信的力量真的是很偉大!

每年的12月是亞光亞裝飾公司的誠信月。亞光亞以“誠信家裝,服務萬戶”為口號,全麵開展誠信活動,為此公司領導在職工大會上一再強調,要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就必須以誠信為本。公司全體員工應該從自身做起,養成良好的誠信意識與習慣,以“誠信”來服務於每一位客戶。

這一天是2004年12月15日,在11月與小劉簽完家裝合同的一位先生打來電話說櫥櫃有點問題,須盡快解決,否則會延誤工期。但櫥櫃設計師的手機自從給客戶測量完櫥櫃後就一直聯係不上了。聽得出來,客戶在盡力控製怒氣。小劉放下電話立馬給櫥櫃廠打電話。廠長不在,另外一個負責人接聽了電話,對方一個勁地說好好好。小劉滿以為可以放心了。沒想到過了2小時,小劉再給客戶打電話,櫥櫃廠竟然根本就沒和客戶聯係。

無奈之下,小劉又打電話給櫥櫃廠:“為什麼不給客戶打電話?答應的事為什麼不落實?怎麼不講誠信呢?”

“很忙,沒來得及。”對方回答。

“可是也得分清主次緩急呀!”小劉差點喊起來了。

“這事我不知道。”對方不緊不慢地說著。

“請叫廠長接聽電話。”

“不在。廠長很忙。”

為了不讓客戶失望,不讓客戶對亞光亞失去信心。不得已,一向對工作認真負責的小劉又給總公司廖總打了電話。廖總的電話通了,聽完後,隻說了一句:“我叫廠長給你打電話。”幾分鍾後,廠長打來電話,問清客戶的情況,說馬上去解決。

一個多小時後,客戶給小劉打來電話,這次的語調明顯不同,言語間充滿感激之情,說:“廠長來了。問題立馬給解決了。對你這種講誠信的員工,我表示非常感謝!這才是我心目中的亞光亞公司。”

2005年1月底,在年度表彰總結大會上,總公司廖總在他的發言中專門提到了這件事,並對劉國的“誠信、敬業”精神予以3000元的物質獎勵,號召亞光亞全體職工,特別是新來的大學生都應該向劉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