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堂課 健康——生命的價值高於物質 空虛是健康的大敵(1 / 2)

第14堂課 健康——生命的價值高於物質 空虛是健康的大敵

心情愉快是肉體和精神的最佳衛生法。

——喬治·桑

卡耐基曾說,在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隻有能保持內心平靜的人,才不會變成神經病。一顆平靜的心是我們看清世界的關鍵。在諸多影響人類心緒的情緒中,空虛是危害健康的存在,可以說,幾乎每個人都有空虛的時候。

生活中,空虛往往會在不經意間侵襲人的心頭。有空虛感的人起床後覺得今天也不過如此,明天也不過如此,也許以後都會如此。空虛就像飄在夜空中的最後一層濃霧,不能驅散,四處彌漫。空虛沒有味道,沒有顏色,就像空氣一樣永遠存在,一深呼吸就充溢整個胸腔,使人的內心會隱隱的痛,雖不錐心刺骨,卻如同菟絲花慢慢地讓你越來越心神不定,無論外界怎樣刺激也無關痛癢。

小白的真情告白:“剛讀高中的時候,我還沒有什麼憂愁,可從高一下學期開始,無論何時何地我總會感到一陣陣煩躁,煩躁的原因有來自生活上的,也有來自學習上的。”

“在學習上我一直是中上水平,可後來不知怎麼搞的,大概是幾次考試失利的緣故吧,我感到學習特沒勁,成績也落後了,班主任找我談了幾次,我也沒什麼變化,我對什麼都無所謂了。想來想去,覺得生活沒意思,真的沒意思。同學們都在那裏學習,可學習好了又有什麼用呢,究竟為了什麼呢?成績再好也免不了生老病死。學校有時也搞一些活動,但內容幾乎和小學生一樣,各種各樣的評獎隻不過是些幼稚的活動,我真的覺得很無聊。家裏,爸爸每天出入花鳥市場,炒股票,打麻將,對我的學習一點也不關心;媽媽除了做家務,隻會每天盯著我,嘮嘮叨叨說個不停,一會兒說我頭發長了,一會兒又數落我東西沒放整齊……事無巨細,她都要嘮叨一番,我都替她累。有時夜深,獨自坐在書桌前,望著一大堆功課,我會想很多:活著真沒勁,就這樣一天天混下去也不知有什麼結果,真想離開這個灰暗的人生,有個新的開始……”

在成長的過程中,一些年輕人會不停地追問生命(生活)的意義,其實答案是很豐富的。但是如果碰巧接觸生活的很多陰暗麵,得到的是“生命本無意義”的答案,他們往往就會感到痛苦、無聊,甚至覺得生活沒意思,相應地就會產生空虛感。我們常說,事物都有兩麵性,所以即使當生活的硬幣翻到消極的一麵,也要學會用積極的心態,用另一副“眼鏡”看世界。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空虛是一種消極情緒。這是它最重要的一個特點。被空虛所乘機侵襲的人,無一例外的是那些對理想和前途失去信心,對生命的意義沒有正確認識的人。他們或是消極失望,以冷漠的態度對待生活,或是毫無朝氣,遇人遇事便搖頭。為了擺脫空虛,他們或抽煙喝酒,打架鬥毆,或無目的地遊蕩、閑逛,沉醉於某種遊戲,之後卻仍是一片茫然,無謂地消磨了大好時光。空虛帶給人的是百害而無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