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堂課 溝通——不是說服別人,就是被別人說服 少傾訴,多傾聽(1 / 2)

第20堂課 溝通——不是說服別人,就是被別人說服 少傾訴,多傾聽

你傾聽得越久,對方就會越接近你。據我觀察,有些推銷員喋喋不休。上帝為何給我們兩個耳朵一張嘴?我想,意思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

——喬·吉拉德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長於辯論,擅長演講,當時有不少年輕人向他請教怎麼演講。有一次,一個年輕人為表現自己,在蘇格拉底麵前滔滔不絕地講了許多話。等他好不容易停下之後,蘇格拉底說:“我可以教你怎麼演講,但你必須交雙倍學費。”年輕人驚詫地問道: “為什麼要我加倍呢?”蘇格拉底說:“因為我得教你兩樣功課,一門是怎樣學會閉嘴;另外一門才是怎樣演講。”年輕人聽了羞愧地低下了頭。

現實生活中,類似的人不在少數。他們稱得上才華橫溢,見多識廣,說起話來口若懸河、頭頭是道。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會以為,這樣的人一定是交際高手,其人緣肯定不差。但事實卻恰恰相反——這樣的人,給人的感覺就一個字:煩。為什麼?因為與人交談時,他們總是習慣將自己放在主要位置,自始至終一人獨唱主角,喋喋不休地推銷自己,滔滔不絕地訴說自己的故事。記得有個名人說過,很多人之所以在人群中混不開,並不在於他們說錯了什麼,而是因為聽得太少,或者不注意傾聽。

凱麗娜花了近半個小時才讓一個客戶下定決心買車,而後,凱麗娜需要做的,隻不過是讓他走進凱麗娜的辦公室,簽下一紙合約。

當兩人向她的辦公室走去時,那人開始向她提起他的兒子,因為他兒子就要考進一個有名的大學了。他十分自豪地說:“凱麗娜,我兒子要當醫生。”

“那太棒了。”凱麗娜說。當他們繼續往前走時,凱麗娜卻看著其他的人。

“凱麗娜,我的孩子很聰明吧,”他繼續說,“在他還是嬰兒時我就發現他相當聰明。”

“成績非常不錯吧?”凱麗娜說,但仍然望著別處。

“在他們班是最棒的。”客戶又說。

“那他高中畢業後打算做什麼?”凱麗娜問道。

“我告訴過你的,凱麗娜,他要到大學學醫。”

“那太好了。”凱麗娜說。

突然,那人看著她,意識到凱麗娜太忽視他所講的話了。“嗯,瞧,”他說了一句,“我該走了。”就這樣他走了。

第二天上午,凱麗娜給那人的辦公室打電話說:“我是凱麗娜·吉拉德,我希望您能來一趟,我想我有一輛好車可以賣給您。”

“哦,偉大的業務員小姐,”他說,“我想讓你知道的是我已經從別人那裏買了車。”

“是嗎?”凱麗娜說。

“是的,我從那個欣賞我的人那裏買的。當我提起我對我的兒子吉米有多驕傲時,她是那麼認真地聽。”

隨後他沉默了一會兒,又說:“凱麗娜,你並沒有聽我說話。對你來說,我兒子吉米成不成為醫生並不重要。好,現在讓我告訴你,當別人跟你講他的喜惡時,你得聽著,而且必須全神貫注地聽。”

頓時,凱麗娜明白了。凱麗娜此時才意識到自己犯了個多麼大的錯誤。

“先生,如果那就是您沒從我這兒買車的原因,”凱麗娜說,“那確實是個不錯的理由。如果換我,我也不會從那些不認真聽我說話的人那兒買東西。那麼,十分對不起。然而,現在我希望您能知道我是怎樣想的。”

“你怎麼想?”

“我認為您很偉大。我覺得您送兒子上大學是十分明智的。我敢打賭您兒子一定會成為世上最出色的醫生。我很抱歉讓您覺得我無用,但是,您能給我一個贖罪的機會嗎?”

“什麼機會?”

“如果有一天您能再來,我一定會向您證明我是一個忠實的聽眾,我會很樂意那麼做。當然,經過昨天的事,您不再來也是無可厚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