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早期培養重在家庭教育

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話可一點都不俗!

研究發現,人的性格及能力基本定型於幼兒時期。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過程,都不會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個較長期的全麵成長過程。但是,人的性格特征及能力卻定型較早,在7歲入學之前,甚至是3歲左右,就已基本成型。雖然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可能還會發生某些改變,但這種改變似乎並不太明顯。孩子在這個階段跟隨什麼樣的人,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就將形成相應的性格。和其朝夕相處的成人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可能會深深地烙在他們的心靈深處。這是國內外心理學家多年來研究得出的一致結論。所謂豆芽長不成參天大樹,竹筍破土即預示著堅韌挺拔,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從孔融讓梨、華盛頓砍樹的故事,我們都可以隱隱約約地看出他們後來的人生發展曆程。

一般來說,3歲的幼兒即將或已經步入了幼兒園的大門。幼兒園教育也是孩子性格特征的定型和鞏固階段。如果說,3歲左右的孩子的性格即已初步成型的話,那麼隨後的3~7歲時期的幼兒園教育,則是孩子性格特征的定型和鞏固階段。所謂“7歲看老”,在一定意義上也正反映了這個道理。就如同一棵剛剛成型的小樹苗,最初的修剪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決定它最終長成什麼形狀。即便是一棵非常優質的樹苗,如果不加修剪,任其胡亂生長,也必定難以成材。家長可以驚喜地發現,孩子的很多知識和生活常識,都是從幼兒園裏學來的。然而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幼兒園的教育模式和教師的性格及教育方式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但也限製了孩子某些能力的發展。因為幼兒園教育畢竟是“共性”教育,它關注的是兒童以年齡特征所表現出來的“共性”,容易忽視每個幼兒不同的發展狀態,難以根據每個幼兒現實的發展水平對孩子施以個性化的教育。

麵對這樣的狀況,很顯然,我們不能要求幼兒園及教師做出巨大改變,那麼隻能從我們家長的自身做出改變,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為孩子創造適宜的家庭環境,培養和發展孩子的“個性”,彌補孩子在幼兒園受到教育的欠缺。

事實上,家庭教育對於幼兒成長來說更加關鍵,甚至比幼兒園教育更關鍵。學校,從來都不是教育的誕生地,更不是教育的主導者。家庭,隻有家庭才是!人類在沒有學校出現和學校並不普及的曆史上,一直都是家庭承擔著教育的任務,父母對孩子性格特征的影響及未來的成功與否才是第一位的。所謂“3歲看大”,在一定意義上也說明了父母對孩子性格特征的影響。一方麵,這種影響來自遺傳基因的決定作用。就如同相貌遺傳一樣,遺傳基因對於性格的形成同樣是決定性的,遺傳學研究早已證明了這一點。從孩子不自覺顯露出來的小脾氣上,我們就可以看出父母的某些性格特征來。另一方麵,這種影響還來自家庭的教育和熏陶。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影響很大,孩子不僅聽其言,而且觀其行,父母的言行正是孩子模仿的榜樣。“賊的兒子一定是賊”的結論是站不住腳的,但賊的兒子更容易成為賊,這卻是不爭的事實。家庭對幼兒的影響總是潛移默化的,家庭環境的優劣,總是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留下終生深刻的烙印。所以,成功的孩子,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聰明的家長,會將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結合起來,取長補短,相互配合,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把握孩子的個性和特點,讓雄鷹展翅飛翔,讓羚羊縱情奔跑,讓魚兒奮起逐浪!

本書是一本家庭培養幼兒的最佳指導書。它結合了目前流行的各種優教方法,分析了當前國內幼兒園教育的優點及不足,並涵蓋了中國幾千年來最偉大的教子智慧——“3歲看大,7歲看老”的傳統理論,對幼兒成長發展的各個方麵和角度進行了分析,並給予了家長最佳的幼教技巧。實為一本體現中西結合、校內校外結合教育的好書。相信家長們讀罷此書,一定可以有所收獲,並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的最佳教育方式,從而讓自己的孩子更優秀、更出色!

既然是“3歲看大,7歲看老”,那就讓我們每一位家長都從孩子的幼兒時期開始,更加注重對孩子的早期培養。相信隻要有了這種科學的早期教育,孩子想不成材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