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中國富豪教子心經 NO.6 劉永行:鼓勵孩子的善行很重要(1 / 1)

第八章 中國富豪教子心經 NO.6 劉永行:鼓勵孩子的善行很重要

劉永行先生是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是一位典型的實業家,管理以穩健、務實、精益見長。他“精益求精”的管理思想和“既好、又快、還省”的投資理念,指導著東方希望不斷持續健康發展。

劉永行兄弟四人是靠賣雞苗起家的,後來又賣鵪鶉蛋,再後來轉行改做飼料生意。在創業初期,兒子劉相宇還很年幼。在兒子成長的過程中,劉永行的企業一直處於成長期,所以他不希望孩子從小就像小皇帝似的,受到別人特別的照顧,而是希望孩子成長的過程自然、簡單,沒有外界幹擾。

在劉永行的創業初期,工作性質決定了他和孩子之間無法零距離。劉永行就想,幹脆讓孩子開始半獨立的生活吧。於是他一狠心,就將兒子送到朋友處寄養。孩子見不到父親,經常抱怨。小孩子渴望和父母在一起這是天性,但是劉永行要搞事業,哪能和孩子天天親密接觸呢?

然而,孩子還是和他最親近。

每次,隻要父子兩人湊在一起,劉永行就帶他去逛書店。買什麼樣的書呢?就買好人行善的故事書吧。孩子非常高興,於是,劉永行就一個一個故事講給兒子聽。用居裏夫人的故事告訴孩子人生道理: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品格之高尚,而人的高尚品格是從小培養出來的。他告訴兒子說:“孩子,你想成為有出息的人嗎?如果想,你就必須有好品行。你是爸爸的最愛,爸爸為有你這麼個孩子而驕傲!努力吧!”

盡管和孩子相處時間不長,可是劉永行很注意觀察孩子的每一點每一滴。兒子隻要做了一件好事,哪怕是非常非常細小的一件事,隻要反映出他行為善的一麵,劉永行就用放大鏡去讚美他,這也強化了兒子的善行。

兒子讀高中時,劉永行感到他一個人就能應付外麵的世界了,可以放手讓他完全獨立了。於是,他將兒子送去了美國。

在美國,兒子也經常和劉永行溝通,父子二人在電話裏談得最多的也是兒子身邊的故事。比如兒子對他說,壞人做壞事必然遭到報應,好人做好事必然會有好報,這比討論賺多少錢更有意義。這也讓劉永行看到了兒子身上的很多閃光點:清澈透明,善良正直,愛憎分明,是非觀念很強,有民族自尊心,心態也非常健康。

一次,一個日本同學歧視中國,在很多公開場合貶低中國,將中國講得一無是處。劉相宇忍無可忍,就將那個日本同學叫到教室旁的一個空房間,瞪視著他:你在講什麼?你看不起中國,侮辱中國人!我警告你,不許你再瞎說!再說我就要對你不客氣了!聽說劉相宇要揍他,那個日本同學乖乖地認錯了。

劉永行的妻子聽兒子說起這件事時就批評他冒失,而劉永行卻說:“他沒有做錯,一個人應該有民族自尊,換成我,我也會這樣做!”

劉相宇從小到大,一直像一個普通孩子那樣,沒有受到任何特別的待遇,劉永行也很少給他特別的感覺。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懂得行善的重要性,這是讓劉永行最寬慰的。

1995年12月底,劉永行全家在美國雷諾市一家商店裏買東西。店員在給他們包裝物品時告訴他們,附近還有一家更大的商店,並告訴他們行走路線。

她是想讓生意給別人做?顯然不是。

劉相宇就說:我們去看看,回來再付錢。於是一家人找到了那家大商店後,才發現那家大商店就在他們住的賓館旁邊,小店裏所有的東西這家大店裏都有。

該不該回去?如果返回小店付錢,要繞著走好長一段路。但是,劉相宇還是決定回去買小店裏的那包東西。他說,雖然沒有付錢,但是店員已經包裝好了在等我們。劉永行夫妻相視一笑:孩子啊,你處處為別人著想,是對的!於是一家人決定返回小店。

雪城雷諾街上寒風凜冽,一家人身上都隻穿著單薄的毛衣。劉永行就說:“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直接回賓館,就不會吃冷風,不會挨凍呀!為什麼還要回小店呢?”

而劉相宇回答說:“我感覺到我們這樣做不是我們個人的事。美國店員這樣誠懇,給我們指點另一家更好的商店,如果我們不回去買那包東西,良心會很不安。我不願意讓那位美國店員對我們中國人留下不好印象。”

做善事已經成了劉相宇的習慣。

劉相宇從美國回來後,隨父母到上海生活。劉永行沒有為孩子決定未來,他決定孩子應該有孩子的未來,但是,他會鼓勵孩子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