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蘇媽媽後來告訴蘇晴的,這事當然也讓蘇媽媽念叨了一輩子,後來蘇晴終於大了點,都沒有送去學前班,直接送去小學從一年級開始讀書,因為當時蘇媽媽和蘇爸爸生意也黃了,沒辦法,隻能出去打工,謀求生路,兩口子去求蘇奶奶回來幫忙帶蘇晴,可是蘇奶奶當時心裏隻有小孫子,死活都不回來,沒辦法,隻好讓蘇晴各個親戚家輪流借宿的讀書、生活。
長大後,從蘇媽媽偶爾透露的言語,蘇晴也知道當年的不少事,每每想到小時候寄人籬下,有苦說不出的日子,蘇晴就沒辦法毫無芥蒂的麵對長大後對她很好的奶奶,反之她對奶奶的態度說不上多好,隻是表麵光而已。直到奶奶突然離世,蘇晴腦子裏回憶的都是後來奶奶對她的好,於是心裏愧疚之情漸漸居多。
直到步入社會,見識了人性的複雜,到了30歲的蘇晴,已經選擇放下,並原諒蘇奶奶小時候的重男輕女了。
人都有親疏遠近,沒有人能公平的去對待每一個人,就像她,爸媽在她心目中的位置,就遠不是奶奶能相比的,而她在奶奶心裏,也不能跟堂弟相比,在遇到事情時,奶奶隻是選擇了自己心裏最重要的那個人而已,那個人隻是不是蘇晴。
而且蘇奶奶也為自己當初的選擇付出了代價。
因為堂弟,蘇奶奶在幾個堂姐和她最需要的時候不在,所以堂姐和她對奶奶的感情一般,尤其是二媽,對奶奶的不喜毫不遮掩,而大伯那裏,奶奶也沒有被念著好,等堂弟小學畢業,不需要大人隨時照顧時,後娶回來的大媽毫不留情的把蘇奶奶掃地出門,蘇大伯也沒攔著,蘇二媽也明確表示,當初婆婆沒有幫她帶兩個孩子,現在也不要想來她這,要她照顧,蘇二伯跟蘇二媽大吵一架,也沒改變蘇二媽強硬的態度,最後還是蘇媽媽心軟,看在蘇晴剛出生的那幾個月,蘇奶奶好歹也照顧了一段時間,跟蘇爸爸商量後,重新讓奶奶回來住,反正他們經常在外麵打工,很少回來。
這裏也要說明一下,蘇爺爺走的早,當初三兄弟都結婚了,蘇奶奶就做主分了家,大伯因為高學曆,在高中任教,不需要老家的房子,直接分了錢,去學校安家落戶,二伯因為有本事,拿了分來的錢,自己又貼了一筆,重新蓋了幾間房子,後來賺了錢,又把村裏的房子賣了,直接把現在住的地方買了下來,隻有蘇晴的老實爸爸,剛結婚,手裏又沒錢,蘇媽媽那邊也窮的幫助上忙,一窮二白的夫妻倆被動接手了老家的幾間土坯房,現在住的平房,是蘇爸蘇媽後來做生意賺了一筆錢後,重新修繕起來的。
蘇奶奶分了家底後,想法很美好,每個兒子那裏住一年,偶爾再去女兒家小住也挺好。
剛開始也是這樣歲月靜好的生活了一段時間,後來,因為接連生的幾個都是孫女,讓蘇奶奶重男輕女的本性逐漸暴露出來,跟幾個兒媳婦都處不好,最後基本都是在老家常住了,一個是因為這是老家,她對這裏熟悉有歸屬感,還有一個原因,蘇媽媽是相較幾個兒媳中性子最好的,對於婆婆常住家裏的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這麼糊塗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