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知道,監獄裏人才輩出,各種發大財的方法都有……
偵察員趙明亮也從其他村民那裏了解到,張有誌出獄後除了找工作,就是跑到附近幾個村莊進行打牌,整天不務正業。
根據這條信息,偵察員對附近的幾個村莊進行全麵走訪。
很快調查結果出來,附近幾個村莊都在謠傳,張有誌打牌贏錢的事情,卻沒有任何人可以證實這件事情。
這個村的人,說他在那個村贏錢,
那個村的人,又說他根本沒來過。
隨著不斷擴大走訪範圍,這條造謠不攻自破。
張有誌在遠一點的鄉鎮幹著搬磚工作,他比其他工人都努力。
好幾個小老板也說年十五以後要帶他去外地賺錢。
可後麵打電話給他時,就已經是關機。
他們都還在歎氣,同樣的價錢,哪裏去找,拿一份工資,幹兩份活的人。
對這些小老板進行調查,發現他們沒有殺人動機,也沒有作案時間。
又對小老板手下的工人進行調查,結果也是一樣。
這種結果讓楊誌英傻眼,不是為財殺人,也不是因為矛盾殺人。
他推測,凶手早就預測到屍骨會重見天日,並在就在附近村裏散播謠言,而那個散播謠言的人很有可能就是凶手。
或許還有一種可能,張有誌的死亡就是因為謠言。
凶手眼紅,便假借著一起外出打工為理由,將他騙出家門,然後用鐵錘放倒他後,對隨身物品進行翻找,卻沒有找到那眼紅的東西,凶手惱羞成怒,又怕事情敗露,所以將他殺死,並掩埋犯罪事實。
而根據調查來的信息,可以判斷出更具體的死亡時間大概為2016年的年初八到年十五之間。
這段時間內,誰是最後接觸到張有誌的人,誰就有可能是作案之人。
想到這,楊誌英快速更改調查方向,對附近村莊內的遊手好閑,偷雞摸狗,或者家中比較貧困之人進行走訪調查。
調查出來的結果,再次讓所有人傻眼,
無非就是一些,
偷個蒜,薅個蔥,順倆雞蛋炒個菜!
打個牌,喝個酒,偷看寡婦洗個澡!
摸個雞,打個狗……
他們不敢惹事,一是膽子小,二是張有誌坐過牢。
趙芬,38歲,張有誌坐牢時,她才30歲,正是那如狼似虎的階段。
張有誌連續坐牢5年時間,她一個人又要帶孩子,又要照顧那老父親,這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如果這時間,有一個男人,對她進行噓寒問暖,就很有可能走進她的內心。
內心的愛可比不上那胸膛的溫馨!
楊誌英考慮到最後一種情況,那就是“情殺”。
根據現有的調查情況來看,趙芬是最後見到張有誌的人,村民聽到張有誌外出打工的消息,應該也是趙芬傳出來。
對趙芬的調查也快速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