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普通的生活,可能是還小吧,那時,根本不知道"讀書"是什麼意思,隻知道每天機械性的上學,放學.老爸老媽在旁嘮叨著:讀書怎麼怎麼重要啊,讀書怎麼怎麼好啊.有時候,真的挺煩的,特別是英語,好端端的一個中國人,偏要學什麼英語,A,B,C,D.搞的頭都大了.
三年的初中,就是為了一次中考,中考的失利,讓我不得不放棄高中生活,選擇了大專生活(其實,也挺好,不用高考了,哈哈).自己選擇了讀醫學院(當初,為什麼要選擇醫學院,我至今都還不清楚,感覺,自己一路走了,都是糊糊塗塗的,人家是難得糊塗,而我卻是天天糊塗,象老媽說的,真不知道,生你的時候,是少根筋,還是搭錯筋了,哎.)
在學院的生活是住校的,說實在的,我這個自理能力,連我自己都不放心,何況是老爸老媽,其實,也難怪拉,從小到大,讀書的學校都在自己的城市裏,更誇張的是離家還都賊近,有時,看著他們騎自行車上學,那叫一個羨慕啊,可是,用老媽的話來說:"你把車停到車蓬裏的時間,早就到學校了,騎車還有意思嗎?"想想也是,那我不等於吃飽了沒事做,所以,我就毅然的選擇了,吃飽了有事做,幹巴巴的看別人騎車.在臨走之前,老爸老媽那叫一個熱情,不僅好吃的好玩的送上,還一個勁的說: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學會幹了,長大了,要學會獨立,衣服要學會自己洗,床鋪要學會自己鋪......""停停停"真怕他們再說下去,會說:"衣服要學會自己穿,臉要學會自己洗."頓時,有種很強烈感覺(覺得自己那麼多年是白活的).
學院的生活......
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免不了上課,哎,可憐啊.課堂裏有著三種人.一種人:奮筆疾書型,他們往往帶著高架眼鏡,豎起2隻耳朵,一支筆玩轉於筆記之上,生怕遺漏了老師的一點點話(有時,在想,他們會不會走火入魔到,連老師批評人的話,都記下來啊)第二種人:完全不給老師麵子,睡覺的睡覺,看小說的看小說,完全把老師當作空氣.第三種人:就是我這種人,給老師少許麵子,雖然,沒幹啥事,但是,思緒已經不知飄到哪個山溝溝裏了(對於我們這種人,老師往往語重心長的說:請同學把腦袋帶了上課.)
"李欣,起來回答下:糖尿病的定義"
老巫婆的問題之箭無情的射中了我,天那,"不知道"我幹脆的說完了我的答案,隻見,巫婆的臉上泛起了一塊塊綠雲.
"坐下,那還是謝曉清來回答吧"
忘了說了,我們第三種人,是老師最愛問問題的人,因為,他們很想把我們的思緒拉回來,可惜,功力不深.
"叮鈴鈴,叮鈴鈴......"每天最喜歡的就是這個音樂了,它代表著我可以暫時放下書本,代表著我有飯吃拉,哈哈
有一個地方是大家在一定的時間,齊聚一堂的地方-食堂.我最愛的地方(有飯吃),也是最討厭的地方(要排隊).真是的,為什麼下課時間要一樣啊?為什麼大家都要吃飯啊?真正聰明的人,是不會在食堂裏擠著買飯吃的,而是在寢室裏啃炮麵,其實,我也是聰明的人,隻可惜,如果再不來食堂混口飯吃,那回家,老媽八成認不出我來拉.其實,這也是個騙錢的好機會,老媽看到自己女兒臉色那麼差,再加上我們在旁一個勁的說:最近,物價怎麼怎麼上漲啊,東西下麵下麵貴啊.老媽一定會摸著淚說:"我的娃啊,一個人在外,真是辛苦了,好,生活費也漲了."可惜,這一套換在我老媽身上,那算了,她隻會說:"誰讓你不吃飯哇,就是懶哇,不想買飯,就知道吃泡麵."然後,得意大笑幾聲:"你是我生的,你翹翹尾巴,我就知道你在幹什麼."(奇怪,我都沒尾巴,她怎麼知道我要幹什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