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第一縷陽光照進邵王府,灰塵飄蕩在空中,光便有了形狀,它將喚醒熟睡的人。
“還沒起來?”
李重潤推開作坊的門,隻見先前熟睡的工人們還在夢鄉中,這不免讓他覺得有點傷腦筋。
“殿下,要我去叫醒他們嗎?”
秋月指著這些手下說道:“他們這樣會耽誤殿下工期的。”
李重潤搖搖頭,說道:“不用了,讓他們休息吧,你去叫福伯來書房見我,我有事情跟他商量。”
沒過一會,一位身著幹淨整潔衣服的強壯中年人就走進了書房,他看起來隻有四十來歲,但是李重潤知道他其實已經五十多歲了,這在唐朝已經算是老頭了。
他站在門口,敲了敲門說道:“老爺,您找我?”
福伯在李重潤還小的時候就一直叫李重潤老爺,十來年了也沒改口。
“福伯,進來吧。”李重潤點點頭,“是要找你商量點事。”
聞言,福伯進入書房,將房門關上,然後等待李重潤開口。
“福伯,你來我府上也有十來年了吧。”李重潤說道,“你算是跟著我最久的人了,比秋月資曆還要老一些。”
“是的老爺。”福伯點頭回應,隨即問道,“不知老爺有何吩咐?”
“你知道長安有哪些能工巧匠嗎?”
“能工巧匠?”福伯想了想,說道,“老爺這麼一說,我倒是想到了個人,此人年輕氣盛,有一身本事,隻是性子有些……過分活潑。”
“不要緊。”李重潤說道,“你且說他叫什麼名字。”
“此人真實姓名叫什麼,我們不知道。”福伯說道,“不過熟悉他的人管他叫毛順。”
一聽這名字,李重潤馬上在腦海中檢索關鍵信息。
“毛順...嗯……”李重潤摸了摸下巴,心裏想著:曆史上好像有這麼個人。
韓鄂所著的《歲華紀麗》中記載了這麼一句話:唐玄宗時,上陽宮建燈樓,高一百五十尺,懸以珠玉,微風將至。鏘然成韻。
而在《影燈記》中記載了同樣一件事:上在東都,遇正月望夜,移仗上陽宮。時有方都匠毛順,巧思結創繒彩為燈樓二十間,高一百五十尺,懸珠玉金銀,微風一至,鏘然成韻。
而這座建在上陽宮的華美燈樓的設計者就是毛順。
李重潤又算了算時間,這個時間段,毛順正好是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還沒被李隆基挖掘出來,自己完全可以招攬這名人才。
一想到這,李重潤不由得露出了笑容:“親愛的弟弟哦,你未來的人才我就笑納了。”
這些都是李重潤心裏想的,福伯並不清楚,他隻看見李重潤先是皺眉思考隨後邪魅一笑,不由得擔心起來,於是說道:“老爺,您是不是太累了?要不要歇息一會?”
李重潤這才意識到自己有些失態,於是立刻調整過來,說道:“不必擔心,我隻是想到了些高興的事情。對了,你說的這個毛順,你叫人去接觸一下。”
“遵命老爺。”
福伯收到命令之後就立刻去安排人手,李重潤也是重新將秋月喊了回來。
“秋月,你去收拾一下,把原精都帶上,我們去一趟魏王府。”
“原精?那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