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 章 李家的山頭(1 / 2)

趙家一行人跟著那漢子往寨子深處走去。

而趙德柱從那領頭的漢子懷裏伸出腦袋,好奇的看著寨子裏的一切。

從寨門往裏走,就是一個小廣場大概有三個籃球場那麼大。

小廣場坐北朝南,最北邊是一排高大的房子,房子前麵還有一個大概長二十米左右,寬六米,高三十多公分的一個青石壘成的台子。

台子最中央掛著一個老虎旗,台子通向寨子大門,穿過廣場的是一條一米多寬的青石板路麵,這條路把黃土碾壓成的廣場分成兩半。

廣場的兩邊各一排,大概十幾間的房子。

這十幾間房子的外麵就是兵器架,刀槍劍戟十八般兵器齊全。

最多的就是大刀。

兵器架前麵還放著十幾個大石鎖。

穿過廣場,走過青石砌成的台子,走上五六步台階,就是那排高大的房子了。

最中間的三間最高,最大。

抬頭望去,門頭上掛著一個聚義廳的牌匾。

門口兩邊是用木頭刻的對聯,“英雄忠勇,顯俠義;好漢仁德,安賢良。”

跨過一尺多高的門檻,大廳裏就顯得空曠多了。

最裏麵就是一張披著老虎皮,寬闊的大凳子。

凳子後方的牆上還掛著一幅猛虎下山圖。

凳子上方房梁上又掛著一個忠義堂的牌匾。

凳子前麵是一個三層的台階。

下了台階左右兩邊就是整齊的擺著兩排太師椅,中間還用茶幾隔著。

還沒等趙德柱仔細看傳說中的忠義堂細節。

那漢子就抱著他,帶著趙家人穿過忠義堂右邊,然後穿過一個後牆上的大門走了進去。

一進入後麵,眼前立馬就比前麵狹窄了不少。

如果說前麵是如同一個小學校的操場規模的話。

那這後麵就是一個北方四合院兒的規製。

正對麵的就是一排三間的正房,連帶著左右各兩間耳房。

院子裏左右對稱的種著兩棵石榴樹。

兩旁又是左右五間規製的東西廂房。

這一看就是山寨頭領居住的地方。

那漢子帶著趙家人徑直來到正房的最中間那一間。

此時趙德柱好奇的看向這間屋子。

隻見屋子中堂靠近後牆的地方坐了一男一女兩位老人。

這兩人大概六十多歲的模樣。

男的端著茶杯緩緩喝茶,女的則是伸長脖子,坐立不安的看著門口。

屋裏兩邊還站著不少男女。

他們有中年,有青年,也有女人孩子。

抱著趙德柱的那漢子直接朝著最中間的那兩位老人喊道。

“爹,娘,兒子把妹妹、妹夫,還有二外甥,外孫子給接來了。”

那位男性老人抬起頭打量了一下趙家人,然後板著臉不說話,繼續喝茶。

而旁邊的那位女性老人則是直接站了起來,一邊擦著眼角,一邊說著。

“我的閨女啊,你真是狠心,一年就回來一兩次。”

“也就是山上山下的事兒。”

“怕影響你們家,你們添丁進口,我們都不好大張旗鼓的去看你們。”

李啟秀被老太太說的兩眼通紅,直接撲到老太太的懷裏哭了起來。

“娘,都是孩兒不孝,都是孩兒的錯,讓您心疼了。”

“我以後一定經常回來看您。”

趙德柱被自家奶奶哭的一陣心酸。

現在自家奶奶也就才三十八九歲,還不到四十歲,而自己的爺爺也才三十九。

兩人現在看著都像是五十多歲的人了。

常年農業勞作,讓兩人老的很快。

也不知道兩人是怎麼想的,隔得這麼近,以上山的路程來算也就才七八裏路,還不到十裏。

就這都不經常回來看看,哪有在乎老人的感受?

看著兩位老人雖然精神矍鑠,麵色紅潤,可顯然也不小了,還能有多少年?

等母女倆哭了一陣兒,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