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著淚我一讀再讀/卻不得不承認/青春是一本太傖促的書。”驀然回首,青春年少,已經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了。不得不承認任憑你是何等的追慕青春這般嬌好,終也抵擋不住這般似水流年。多少人,多少事,都在歲月這片流光裏悄無聲息的沉澱著,沉澱著,然後不關風月,化作一粒塵埃。而若幹年後,我們總是喜歡頻頻地打撈,關於一腔柔情,一縷芬芳,一片思念,一抹殘陽。多少回,我們徘徊在人生的邊緣,縱使踽踽獨行、獨飲夜的寒,卻依然忘記了時光在流轉,忽略了生命在一點一滴的枯竭,不明白錯過一個人或著一道亮麗的風景就是一生。
那些年,我做過許多輕狂的夢,因為那時的我還是我,不像現在一人雙麵,現在想來還是有一種親切的回戀。一路走來,我啜飲了多少淚水,我不曾深深記得,它是屬於那些青春年月的,與我無關。心靈曾為苟延殘喘的餘生感動過,也為於事無能彷徨過,或許這就是所謂的人生,不完滿的人生吧。
那些年,我瘋狂的鍾愛於布滿星辰的夜色,在皓月當空的良宵,泡上一杯茉莉花茶,獨自一人坐在窗前發發呆,想想心事,寫一些東西。而若幹年後的此刻,我試著尋找那份夜色的靜謐,悠遠的雅致,創作的靈感,而內心的浮躁充斥著空洞的靈魂,尋覓的那份夜的靈感似乎變得那麼奢侈、那麼遙不可及。由於日子過得太久了,我不知道當初是因為鍾愛黑夜而喜歡墨香,還是因為墨香而鍾愛黑夜。誠然,無休止的辨別無異於作繭自縛,放得下曾經,把它用誠摯的文字表達出來,我想才是對逝去青春的最好的致意。
那些年,我學著寫過文章,寫過小詩歌,當然也寫過小說。那是出於對文字、對墨香的鍾愛,間或證明我還不曾沉淪為一個庸人。那時是出於好奇,出於年少意氣,更多的是想證明自己,向多個雜誌、期刊、電台投稿件,大多都石沉大海,了無音訊了,偶爾的播報或刊登,會高興許久。
當你把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日複一日的堅持著,就不會認為那是在揮霍光陰、浪費生命。久而久之,它就自然會成為你生命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會成為你生命的精神食糧。高二那年,我熱衷於寫作,在那個寒假嚐試著寫了一本小說(嗬嗬,我僅給了兩個人看了:一個是我的同桌,一個是我的知交)。因為寫作筆法稚嫩,文字運用把握不夠精準等緣故,作品寫得不是很成功。但我的內心是甜蜜的、沉醉的、滿意的,那僅是出於對文字的熱愛,出於對人生的好奇。
那時,我們都青春年少,有點兒書生意氣,並懷揣對未來的美好期許。那時,我們有點文藝青年範兒,喜歡把自己的理想寫在紙上。年與時馳,我或者我們依然為生活奔忙著,為柴米油鹽醬醋茶早出晚歸,我或者我們已經真的累了,年輕時的喜好已經全然擱置。偶爾撿起曾經的碎字斷章,難免有點潸然淚滿襟了。
故事講的是出生在黃土塬上的陽光男孩林雨誌在平凡生活的遭遇,家庭的缺憾,邂逅愛情,痛失知己。在青春年華裏,曾得到過,也失去過,欣喜過,也痛苦過。這就是一個人的生活,一個人的成長,一個人的情感。故事是真實的,因為我們都是從那些年代走過來的,我們緬懷青春,緬懷成長。歲月蹉跎,物是人非,時已過了四個年頭,今天,我打開泛黃的紙頁,看到那年不太成熟的文字,感觸萬千。因為走過,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珍愛。
秋深了,葉落了,心事瘋狂生長。在工作之餘,再次修改《那年,夏風微微涼》,消遣時光,感悟生活。
2023年10月25日
彬文